话费争议,为什么吃亏的总是我?我认为电信企业涉嫌话费欺诈。
3月15日前夕,湖南律师王志高来到北京的中国联通总部,对联通的相当多的“话费问题”提出异议。同时,以涉嫌话费欺诈为由起诉联通公司的法律文书也已经准备完成。
但是,王志高带来的证据不是仅对联通的。他撰写的“中国电信企业(含移动、联通)涉嫌计费欺诈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正递往到全国人大代表手中。在政协委员对电信价格政策提出强烈质疑的时候,王志高揭露的多种“话费欺诈”事实,令人瞠目。
此前,王志高已在湖南代理了二三十起话费争议诉讼,最为著名的是去年经媒体披露的“醴陵事件”。该事件以王志高代理的多起发生在醴陵的话费争议案为发端,最终被株州市技监局查明醴陵电信局两种程控交换机计时计费系统不合格,另有6项对用户乱收费的行为。
中国电信集团为醴陵事件召开了一次电视电话会议,认为醴陵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其他地方的电信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王志高认为,:如果是机器有问题,为什么吃亏的总是老百姓?计时计费系统不合格,为什么暴露、检查出来的却都是多收费,而没有一项少收呢?
因此,计费错误不能排除人为因素。正因此,王律师断言话费争议实际是话费欺诈,而且话费欺诈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
何为话费欺诈?王志高在向全国人大递交材料中的调查有以下诸种情形:
1.空号计费:拨打因为移机而不存在或者本不存在的电话号码(一般有语言提示“您拨的号码是空号”)被收费。
2.一拨号,不管接通与否均计费(主要发生在漫游时间和农村住宅电话)。
3.重复计费:相同时间、相同时长的重复计费。举例说,你的话费清单上会出现两个或者更多在同一时间打了同样长度的电话。最甚者一个3分钟的电话被这样重复计算了13次。
4.合计计费:本月市话费=上月市话费+本月实际市话费。
5.分裂时长计费:一个74秒的电话被分裂成62秒+12秒,使得本来两分钟的收费变为3分钟收费。
6.超短时计费:3秒钟以内的长话计费
7.多收费:半价时段全价收费等等。
8.不打印市话通话清单。
9.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计时互相矛盾:对比涉及三家的固定电话和手机通话清单,发现计时误差很大。某地一部座机数次拨打异地的一部联通手机,座机清单上的通话时间为少则16秒、多达58秒,而手机清单上通话时间均为3-5秒。甚至某手机话费清单上显示收到两个来自异地同一座机的电话,而该座机的清单上却显示有5个电话打给该手机。
10.其他不明不白的收费:比如一张话费清单上显示,有三个打给114的电话中间没有时间间隔,其中两个通话时长为30分钟。这就意味着,打电话者要在挂断电话的零秒之内打出下一个电话,而被叫方也同时要在电话振铃的零秒钟之内受话。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均有话费清单比照或当地技术监督局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