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知了”扰考场,一些家长竟找有关部门投诉。不给考场点蚊香,家长就和有关部门没完。高考虽然结束,但天津市社会各界“是不是对考生过分娇宠”的大讨论却刚刚开始。 天津某一高考考点是一所老学校,教学楼周围的树木高大葱郁,成了关于“知了”的快乐栖息地。考试前,在此参加考试的部分学生家长就向学校提出强烈要求,要把吵人的“知了”赶走。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不敢怠慢,想办法轰走了“知了”。可是到了高考那天,不知趣的“知了”又跑了回来,于是家长们以其影响考生正常发挥为由,向教育主管部门投诉。 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舒适清爽的考试环境,天津有些考点在考场安装了空调。可当天津市一主管教育的市级领导带队到某一县中巡视考场时,家长们却告了学校一状:教室装上空调,把门窗一关,屋里氧气会变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学生在缺氧状态下考试,能考出好成绩吗?这一状把学校告得很尴尬,经过与家长反复磋商,只好在空调旁专门重新安装了一个敞开的小窗户。 为了保证高考考生正常复习,天津市环保局在6月初就公布了噪声投诉电话,对噪声污染源进行监控。天津市有关部门不仅派出强大警力,维护高考期间交通运行,还特别规定对持有准考证的学生的交通违章行为一般不予以滞留处罚。可以说,全社会都在为高考开绿灯。但一些家长的要求,还是让有关部门很为难。某一考点的学生家长不知怎么发现考场中有蚊子,不管考生们怎么想,坚持让学校大白天在考点内点上蚊香,达到目的才算罢休。 天津市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说,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绝大多数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中年人,他们中很多人因为自己错过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偏高,这可以理解,但是在高考期间提出的有些过分要求让人难以认同。 7月11日,天津在水上公园举办了高考填报志愿咨询大会,当天有11.5万名考生和家长前去咨询。记者看到,几乎没有一个独自咨询的考生,大多是在两三个家长的陪同下前来,记者看到最多的竟有7个大人陪着一个孩子。看来,高考以后,对考生的娇宠现象有增无减。 编后 高考虽然结束,但值得总结和反思的问题却有很多。比如天津市某些家长的过分要求(其实岂止是天津),便是人为地制造了不必要的紧张气氛。再看考后报志愿,看样子是要被家长“包办”到底了。一个孩子成长中本是正常发展的环节,就这样被扭曲了。 再冷静一想,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娇宠有加,望子成龙的过分之举既是一种习惯延续,也与社会“一切为考生让路”的氛围有关。为了考生,秩序可以变动,谁也不能对考生说个“不”字。这种过分纵容宠爱的环境,对于培养心理健康、自立自强的新一代,只会是弊大于利。 看来,值得反思的,绝非仅仅只是考生和家长。
《中国青年报》 2000年07月16日
www.people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