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系列卫星证实 昨晚开始的“太阳风暴”为近10年罕见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王世金)根据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制的风云二号卫星和风云一号卫星的空间粒子监测仪器的探测结果,昨天晚上开始的“太阳风暴”为本轮太阳活动周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
太阳风暴,专家称之为“太阳质子事件”。位于高36000公里地球同步轨道的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粒子探测器从昨晚20时前后实测到太阳风暴后一直监视它的发展过程。今日凌晨,太阳喷射的高能质子、电子、α粒子和重离子等高能带电粒子总流强已达到每秒每平方厘米几万个粒子,并一直持续到发稿时为止。这一强度足以对舱外活动的宇航员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对在轨运行的卫星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辐射损伤。1998年5月强度小于本风暴的一起高能电子增强事件,使美国1颗通信卫星和德国的1颗科学卫星失效,多颗卫星异常。
昨天晚上,高87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风云一号卫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也几乎同时监测到太阳喷射的高能粒子流。在地球高纬地区,其强度也达每秒每平方厘米几千个粒子,是风云一号卫星多年来遭遇的最大一起高能粒子增强事件。
太阳活动每11年左右为1个周期,今年为第23周太阳活动峰年。与本次太阳风暴强度相当的,在前3个太阳活动周每周仅发生1起,时间分别为1972年8月、1982年12月、1989年10月。因此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的科研人员估计,这起太阳风暴有可能是本轮太阳活动峰年最强的一次。根据今天风云二号、风云一号的探测结果判断,这起风暴还将持续1个星期左右,并将在风暴后期引发强地磁暴。因此空间中心科研人员提醒各航天、通信、气象等部门在未来1个多星期内应继续关注太阳风暴的发展,以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新华社 2000年07月15日
(www.people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