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深圳介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前景
龚雯 《人民日报》 (2000年08月09日第一版)   时间:2000年8月9日 浏览数: 打印

  本报北京8月8日讯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今天在京举办中外记者招待会,邀请深圳市市长于幼军、副市长李德成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今后5年深圳现代化建设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于幼军说,20年来,深圳特区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迅速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从昔日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变为面积2020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1980—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分别是31.2%、45%和41.8%。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436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人均35908元,居全国首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85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外贸出口282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7,连续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19亿多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41%,已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增长点。

  于幼军说,这20年,深圳初步完成了现代化奠基阶段的历史任务。面向新世纪,深圳将力争到2005年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左右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30年左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具体来讲,其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人均居住面积达18平方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等等。

  于幼军表示,今后5年,深圳将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全面把握发展的丰富内涵,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继续增创体制创新、扩大开放、产业升级、城市功能、依法治市新优势,努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高科技城市、园林式花园式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和现代文明城市,交好“两个文明”的优秀答卷。

  于幼军和李德成还详细介绍了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筹备进展。定于10月中旬在深圳举办的这届高交会,展馆比去年扩建了近50%的展览面积,展厅达3.6万平方米,目前国内外参展团报名踊跃。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深圳利用外资问题时,李德成说,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到去年底,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近5年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占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3,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深投资兴办了1.4万多家三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已有78家落户深圳。预计今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数、协议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都将比去年有一定增长。

  关于深港合作问题,于幼军说,多年来深圳与香港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已建立了密切关系,两地优势互补,在环境保护、打击走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信息、商贸、旅游、仓储、展览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今后深圳将着眼长远,立足双赢,积极推进深港经济合作,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发挥良好作用。

  在谈到反腐败和精神文明建设时,于幼军说,近年来深圳市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市,注意建构起反腐保廉的防范、约束机制,并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使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公务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黄赌毒”则依法管理,严厉打击,决不允许这类沉渣泛滥。

  于幼军还就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前景以及支持西部大开发等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主持了今天的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