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概念股,一度成为国人议论的焦点。上市,成为众多网络企业追逐的目标。特别是继去年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一举成功之后,新浪、网易、搜狐等国内著名网络企业,纷纷闻风而动,先后到纳斯达克上市。然而,结果并未像预想中那样顺利,它们在纳斯达克屡屡受挫,搜狐、网易的股价跌破5美元,有跌进“垃圾股”之嫌,“中国概念”在纳斯达克是否全线告急?等待它们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国内那些正打理行装准备去闯一闯纳斯达克的企业是否还有最初的决心和信心,对纳斯达克一往情深呢?
纳斯达克看上去很美
相对于美国,中国的网络业发展的速度是超常规的,网络业高速发展的特性在中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表现。仅仅四年时间,网络业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如果说四年还显得长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认为是从中华网“意外”上市至今的一年多时间内,缔造了中国网络业的辉煌。
从1996年以来,不少的网站在网虫的努力下,星星点点产生并且生存着。大家在没有什么想法,或者说不可能有想法的情况下,凭借着对互联网疯狂的热爱,在网上铸造着自己的足迹。从一个个简陋的BBS开始,逐渐形成聊天室、交友中心、商品信息和软件下载等等。在一种费力讨乐的年代里,大家过着一种辛苦但快乐着的生活,没有大的发展,但也不考虑生死。就在去年的7月13日,中华网以第一个中文网络股的身份在美上市,当天收市价高达67美元,是原始股发行价的335%。这无异于平地惊雷,整个网络业在一夜之间沸腾了。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使得每一个网络从业者们都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到美国上市,成百万富翁,诱人的财富效应击碎了淳朴的梦想。而国外的学子们以及风险投资家们无一例外地利用他们的精明,看到了这片广阔的中国网络处女地。一时之间,各种社会资源快速转移到网络界,使得网络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出高度的膨胀。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上市,而且是到NASDAQ上市。到了今年3月份,由于美国NASDAQ的一路凯歌,加上亚信顺利登陆美国的一系列影响,国内网络业也如火如荼地发展,尽管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资本的高度集中之上。
而在这个时候,上市也成为网络企业唯一目的,因为只有上市,整个网站的价值才能转变成为资本,才能消融这么多的资本积累而形成的巨大爆炸力,才能持续稳定地获得资金来源。上市对于网络企业极为重要,甚至成了生死系于一线的关键。
如果说“中华网”的成功上市是一个意外,那么新浪就是一个惊奇,而对于网易和搜狐来讲却是艰辛,网站的NASDAQ之旅无疑充满坎坷。
1999年7月12日,中华网以每股20美元的定价发行,总融资额达到9600万美元。该只股票13日开始在NASDAQ挂牌,当天股价翻升至67美元,此后回稳至45美元左右,市场表现之好相当不同寻常。
2000年4月13日新浪网正式走进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每股定价为17美元。开盘价为17.75美元,截止到次日凌晨1时,已涨至每股20美元。
2000年6月30日,排名一直在中国网站前三名的网易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5.5美元,开盘后一度升到17.25美元,随后直线下跌,最后跌到10.625美元,并收盘于12.125美元。这个境遇恐怕是网易压根儿没想到的。
继新浪和6月30日刚刚“流血”上市的网易之后,又一家中国大型门户类网站——搜狐,也于2000年7月12日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SOHU”。“SOHU”公司并未以预先暂定的16至19美元价格上市,而是以13美元的较低发行价格上市。由于搜狐公司降低了上市发行价格,挂牌当天并未发生大幅跌破发行价格的情况。但是上市当天,以13.0325美元开盘,以13美元报收。并且在交易第一周周五停盘时,搜狐的股价仍停留在13美元,基本算是原地踏步了。
然而,网易、搜狐在纳斯达克受到的冷遇还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日子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是有史以来最为黑暗和沮丧的。自7月17日开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在大盘暴跌的情况下一路走低。起初,网易、搜狐一直在七八美元附近徘徊,但后来终于支撑不住,一泻千里,7月28日搜狐最低跌至4.75美元,网易最低跌至4.75美元,股价已比发行价跌掉了2/3。新浪收于22.5美元,当日跌幅为1.1%;中华网收于15.75美元,当日跌幅为6.32%。
这样的股价对中国网络公司以及网络产业来说,实在不是件好事情。这些在两三年内迅速蹿红的网络公司,本希望靠上市来大赚一把,结果满怀欣喜之后迎来的是当头一盆冷水。许多人不禁要问,这些海外上市的公司,到底是淘金还是淘垃圾?
虽然纳斯达克看上去很美,但是却不那么温柔,有时也很固执,也会有一些小性子。
“中国概念”何去何从
相对于“中国概念”们在纳斯达克受到的际遇,中国本土的一些参与网络经营的所谓的科技股倒是在一股“网络概念”热潮中大肆炒作了一回,从中也得到了不少“实惠”,不知道这种多少掺杂着一些投机成分的股票是不是才是真真的泡沫?
许多“热爱”着新浪、搜狐的人们依旧对他们充满着希望,有专家说,在华尔街,判断股票是否垃圾化的尺度是信用评级,跟股票价格毫无关系。言下之意,即使网易、搜狐再跌个2、3美元也无所谓。也有专业投资人士为他们辩解,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由于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了解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com快速退潮。
怎样的解释都无法挽救网易、搜狐,两只股票无情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商业模式简单重复,赢利模式过于单一,这些老问题如果不解决,将成为网站心中永远的痛。新浪网与搜狐和网易的模式基本类似,但由于新浪抢占先机上市,又有软件销售的业绩做支撑,因而近期表现并未令人失望。如果新浪不占有这两项优势,其股票表现也不见得就比网易和搜狐好到哪去。如果网易和搜狐真的跌为垃圾股,至少将在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对这两家公司本身,最先可能在员工中产生连锁反应,员工可能因此士气受损,甚至可能引发一股人才流动潮。如果公司不改变经营策略,很可能产生连锁恶性循环。二是对中国其他.com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至少对一些过于炒作的网站敲响了警钟,尤其是那些财大气粗、准备从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步伐将会放慢。同时,不只是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也应好好反思一下。三是即使搜狐和网易跌入了垃圾股行列,惟一能说明的只是由于它们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出了问题,而不是整个互联网产业的事。最先冲进纳斯达克的几家网络公司实在对中国互联网产业肩负重任。现在搜狐、网易的示范效应没有发挥好,将肯定影响后来者在纳斯达克上市,也影响到风险投资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兴趣。
总之,上市在带来资本的同时,给中国网络人上了生动一课:中国网络业必须从以往的“眼球”之争,转向利润之争。“中国概念”和点击率多少不再成为百战百胜的法宝,投资人明白告诉网络公司:我们关心的是你可否实现赢利,以及何时能实现赢利。
利润成为网络公司第一追求的东西,这使网络行业从务虚走向了务实。但是,中国真正赢利的网站似乎少得惊人,如何才能从实质的商业行为中盈利?张朝阳的回答是:做好网络广告这个大头。目前搜狐拥有大量跨国公司客户,他们将进一步开发有潜力的新客户来扩大市场;开展WAP手机业务,搜狐的WAP覆盖率已达全国50%以上的地区;还要利用搜狐的品牌,销售相关产品。张朝阳透露,此次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设备购买、加强市场营销和增加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收能力。一切围绕赚钱。
“中国概念”敢问路在何方
上市给网络公司提出了新课题,拥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才是公司生生不息的关键。中华网、新浪、网易和搜狐已经在纳斯达克同台竞技,那谁才能从有限的资本市场中赢得投资,进一步壮大自己呢?
相比之下,中华网目前的表现还让人觉得比较能够接受,也许其对于上市的良机把握得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其不同于其他门户网站的经营模式。记者在日前采访了中华网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侯蔚小姐,她认为目前资本市场最看重的是“技术+市场+资本=成功”、管理才能、专业的服务、合作等。现在华尔街的流行说法是:“你别给我讲得天花乱坠,你告诉我,你业绩成长怎么样,什么时候收支平衡,什么时候开始赚钱,证明你这个因特网不是一个泡沫,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最可行、会获利的模式,且获利会越来越大。”中华网截止今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为3030万美元,这个业绩是新浪、网易、搜狐共同业绩的3倍。
此外,侯蔚认为中华网不会受任何因素影响,现在的下跌也只是正常的波动。按目前中华网的收入,其将成为年度收入超越1.2亿美元的首家亚洲互联网公司。当记者提起“中国概念”在纳斯达克的前景时,侯蔚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中国的网络企业应该多做一些实事,早先在纳斯达克登陆的企业有一定压力,它们成长的好坏将会影响到今后到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
无论如何,现在的网络公司在美国上市融资已没有先前容易了。随着风险投资商的减少,不少网站已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上市使中国网络业走向两极分化:一方面是破产,一方面是大幅融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件坏事。上市,使中国网络业有可能实现裂变、分化、兼并、死亡和创新,而竞争是任何一个行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上市和融资的艰难,使网络公司不得不开始思考:要在竞争中生存,靠什么?靠从赢“眼球”转到赢钱。
中华网、新浪、网易、搜狐,还有更多的网络企业,谁会笑到最后?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