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速度20年远超四小龙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0年08月25日第一版)   时间:2000年8月25日 浏览数: 打印

  ●深圳贡献了一种精神——敢闯敢冒的创新精神

  ●深圳贡献了一个新体制——通向强国富民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报讯 记者韩建清报道:中国创办经济特区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短短20年,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一跃而变成一座颇具规模又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城市,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被誉为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20年来,深圳有着许多的首创——有第一个引进港资兴办来料加工企业,有首推的基建工程招标制度,有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全国第一张宝安联合投资公司的股票及接踵而至的证券市场,有全国第一个土地使用权的拍卖会,有首创并在全国推广的国有资产三级授权经营制……

  从发展水平看,从1980年到1999年,是深圳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1.2%,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1.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45.4%。1999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36.5亿元,人均GDP达3.6万元,地方预算财政收入184.79亿元,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第1位、第3位,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20年间,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从全国各地汇聚深圳,把边陲小镇建设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目前,深圳已成为区域性的运输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全国第二大集装箱海港、全国第四大航空港,现代化立体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深圳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提高竞争力,加快自身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年中,深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连续7年占全国1/7,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可支配收入达20240元,跃居全国首位。富裕了的深圳人,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些广为传唱的歌曲出自深圳,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是深圳人到乌克兰“锤炼”而成的优秀剧目。“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已经深入每个深圳人的心中。深圳人说得好,只有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才是真正过硬的经济特区。

  深圳经济特区成功之处,贵在贡献了一种精神——敢闯敢冒的创新精神,贡献了一个新体制——通向强国富民的、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人没有辜负两代领导人的重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展望未来,深圳将力争到2005年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30年左右赶上发达国家水平。30年赶上发达国家,又一个宏伟目标鼓舞和激励着深圳的建设者去进行新的开拓。

中国高交会落户深圳,这是深圳发展魅力的使然。 孙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