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列为中国环保新领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8月26日第二版)   时间:2000年8月26日 浏览数: 打印

  本报北京8月25日讯 记者孔晓宁从国家环保总局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鉴于转基因生物大规模释放到环境中,将可能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生态灾难,中国政府已将生物安全列为环境保护工作新的领域,一系列保护措施也将陆续出台。

  据国家环保总局一位主管官员介绍,近些年来,我国生物技术有了较快发展。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和品质改良农作物与林木已达22种,转基因棉花、大豆、马铃薯、玉米、小麦等进行了田间试验,其中抗虫棉、抗病毒番茄等4个农作物品种已开始商品化生产。

  据介绍,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变成杂草,如果转入的抗性基因逃逸到其他作物上,也会使这些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变成杂草。国外曾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导致蝴蝶死亡的报道。国内也已出现类似情况。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据介绍,今年8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在纽约代表我国政府正式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为了认真履行该议定书,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药监局、国家林业局、外经贸部、国家法制局等部门,不久前已编制出《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其中提出了我国生物安全管理体制、法规建设和能力建设方案。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生物安全法》也正在制定中,有望于明年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