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移民——为三峡工程圆梦
2000年12月23日 新华社记者令伟家 代群   时间:2000年12月23日 浏览数: 打印

  国家决定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一个中国人做了70多年的梦将变成现实。人们在激动之余,也清醒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与三峡工程相伴而生的是一个世界级难题——百万大移民。

  据统计,三峡水库达到175米的正常蓄水位后,将绵延600多公里,淹没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0个区县市,最终将有近120万人需要迁移。数量如此巨大的移民在世界水库移民史上尚无先例。

  国家改变了过去水库移民中一次性补偿的惯例,在三峡库区推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以经济开发为目标,统筹使用移民经费,合理利用地区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为移民开辟可靠的生产门路。同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三峡移民搬迁政策,使这项史无前例的移民工程得以平稳推进。如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迁出库区安置,12万农村移民将在3年内外迁到上海等11个省市和重庆市、湖北省的非库区地区安置,这不仅解决了库区安置容量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效地保护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在企业搬迁方面,对污染严重、产品无市场和资不抵债的淹没企业将不再搬迁,坚决实行破产和关闭。库区1599户淹没企业中,1013户将陆续破产关闭。

  今年8月,首批万名外迁移民启程,他们在家乡吃完最后一顿团圆饭,远行千里到异乡另置家园。没有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三峡工程梦难圆。

  为了圆国人的三峡梦,8年间已有26万三峡移民让出良田家园,携家带口踏上搬迁之路。目前,三峡库区10多个城市的搬迁已全部展开,秭归新县城已完成整体搬迁,云阳县新县城也即将整体搬迁。同时,一座座移民新城在库区拔地而起。在农村,10多万农村移民或外迁或内安,在新家开始了新生活,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原有水平。500多户移民搬迁企业利用搬迁的机遇,进行技术改造、转产或与其他企业“联姻”,搬出了一批效益佳、潜力大的企业。近几年,库区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状况日趋改善。库区1078处文物点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规划,其中909处保护方案已经确定,一件件珍贵的三峡文物出土,受到妥善保护。

  三峡移民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各地纷纷出钱出力帮助移民搬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除妥善安置三峡外迁移民外,目前各省市和国家部委已为三峡库区引入资金80多亿元,实施经济合作项目近1700个。北京汇源果汁、云南红塔、广东万家乐等全国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三峡库区,有力地带动了库区经济发展,并直接安置了大量三峡移民。

  目前,三峡移民搬迁已进入关键时期。按规划,2003年三峡工程将实现第一批机组发电,水库水位上升至135米,明年的移民安置数量将比今年成倍增加。为此,重庆市和湖北省正加紧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说:“重庆将举全市之力搞好移民搬迁,确保三峡工程的按期蓄水发电,给历史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新华社重庆12月23日电)

  新华社 2000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