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庄稼汉,竟是“军火商”
《羊城晚报·新闻周刊》 (2000年12月14日)   时间:2000年12月14日 浏览数: 打印

  这是安徽警方目前已收缴的枪支弹药。

  “他和老婆吵嘴时,居然掏出一支手枪,说要崩了老婆!”

  警方就以这句话为楔入口,发现并破获了一起历时近10年,纵横青海、安徽、山东、海南4省的特大贩枪案。目前,仅安徽警方就收回了36支枪。

  近日,安徽警方破获一起国内罕见的贩卖枪支大案。令人震惊的是,这个自1991年以来,一直从事地下“军火”交易,共贩卖五四式、六四式、小口径手枪数十支的团伙,竟是一群庄稼汉。

  ①捉奸“捉”出手枪

  今年8月25日,安徽阜阳市苏集派出所民警高宗齐在乡下调查居民户籍时,听到有个村民说:“昨晚梁三和他老婆吵嘴时,居然掏出一支手枪,说要崩掉老婆。”高宗齐听了一惊:梁三是个普通村民,他怎么会有枪呢?高宗齐随即在村里进行了走访,村民们都证实了这种情况。

  高宗齐将这一重要情报向所里作了汇报,所长杜昌军立即将此情转告分局局长任汝杰。任局长当即指示:采取秘密方式,进一步调查核实。

  次日,所长杜昌军、副所长刘标等几名警察着便装来到梁三家门口,发现梁三及其妻子都不在家,梁三的两个孩子正在看VCD警匪枪战片。一名民警指着屏幕上的镜头问:“你爸爸的枪,和这人拿的一样吗?”两个孩子说:“是的。”

  “这个片子不好看,我们来换一个。”杜所长说着,就蹲下身,在电视柜中寻找“碟片”。事实上,他是在寻找枪支。

  电视柜内,什么都没发现;床头柜内,居然有10发手枪子弹。其余地方都找遍了,就是不见手枪。

  这时,门外传来“望风”的刘标与人说话的声音。来人是该村开机动三轮车的鲍成。鲍成说:“梁三不在家,已被我送走了。”刘标问:“你把梁三送到哪儿去了?我们是公安局的,你必须说实话。”

  随即,警察们分成两组。一组在梁宅继续守候,并进一步搜查;一组押着鲍成去找梁三。鲍成一见警察们动了真格,便道出了真情:“梁三在苏集的一个庄子里有个姘妇,姓戴名芳,曾在苏集一个小饭店打工,梁三就是在那儿认识她的。今晚,梁三准在她家。”

  警察们连夜赶到苏集镇,找到戴芳打工的小饭店。饭店老板只知道戴芳是苏集王寨人,但住哪儿不知道。警察们又奔向王寨。摸到了戴宅。

  戴宅的门是锁着的,但屋内却有响动。戴芳的丈夫在外打工,孩子也送到娘家去了,警察们由此断定:这肯定是戴芳正在与梁三“干好事”!但估计梁三的那支枪极有可能随身携带着,要是贸然敲门,弄不好会闹出纰漏。杜昌军、刘标等当下商定了破门之计。

  梁三有个哥哥是当地行政村干部,与刘标熟悉。为转移梁三对“枪”的注意力,刘标敲门叫道:“梁三,你有家有口却在外干这事,不怕给哥哥丢脸……”

  半小时后,梁三将大门钥匙从窗户中扔出。

  警察打开门,梁三一个劲地求刘标:“这事要保密,你千万别跟俺哥哥讲……”话音未落,梁三即被警察们撂倒在地,牢牢控制住。另几名警察迅即冲进屋内,从梁三的枕头底下,搜出一支子弹已上膛的五四式手枪。

  ②贩枪比挖金矿“轻松又来钱”

  梁三交待说,这支枪是他今年7月去青海西宁化隆县买回来准备贩卖的,只是尚未找到合适的买主。这次带到戴芳家,主要是用以“自卫”,以防戴芳的丈夫突然从外回家。

  梁三还“咬”出了他的两个同乡同伙:吴斌和薛景芳。

  当夜,吴斌被缉拿归案。他交待说:“到目前为止,我已不知多少次与梁三、薛景芳等人去西宁贩枪了。”

  吴斌说,早在1991年,他与梁三等人在山东蓬莱西霞市乡下金矿打工,那儿有个叫“海南沟”的金矿,是个穷老汉私人开采的。矿上一天纯利润数十万元,一共开采了10个半月,穷老汉突然暴富,自然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因此,他们想到了买枪,也确实有人从外地贩来枪支卖给他,而贩枪的人大多是替矿主打工的穷汉民工。据他们说,贩枪比挖矿既轻松又来钱。而且,听说是从边境和青海等内地贩来。吴斌和梁三二人便想到了在青海化隆打工的薛景芳夫妇,决定去那儿打探虚实。果然,通过薛景芳,他们还真的弄到了枪。

  当夜,警察们赶到薛景芳的住处,发现其屋内空空。调查表明,薛景芳在阜阳市区内一家小饭店打工。薛景芳被抓获后交待说,当年吴斌与梁三从山东来到西宁化隆后,她便帮其与当地无业青年王二沙、马二五取得联系。通过这两人,梁三、吴斌和薛景芳每人花400元各买了一支小口径手枪,每支枪配有子弹25发。随即,3人将枪带到山东蓬莱金矿,以每支1000元的价格,转手卖给了矿上打工的。然后,这些打工的又将枪卖给了矿山老板。

  跑一趟西宁,只需几天时间,转眼间就可以挣几百元,这让梁三、吴斌及薛景芳尝到了甜头。不久,3人再次贩枪,结果,梁三在金矿卖枪时,与当地人打了起来。梁三的头被人打破,枪也被抢走。自此,梁三不敢再去卖枪,但贩枪一直没有停止,只不过贩卖地点转到了阜阳老家。他们把枪带到阜阳市后,便直接或间接地“靠”向一些大、小“老板”,并“游说”道:“现在世道乱,买支枪,可以看门护院啊!”

  路熟了,梁三便和吴斌将薛景芳避开,独自去西宁找王二沙、马二五购枪。他们有时一趟带一支,有时带两支。带多了,他们不敢在大站上火车,因为大站查得严。自从1996年吴斌一次带三支在火车站被铁路公安查获后,他们便常常绕道小站,宁愿多吃“苦”,也不敢再冒险。其间最多的一次,吴斌买了10支枪,而且连续两趟,共买了20支枪,其中五四式手枪1支,六四式手枪13支,小口径手枪6支。吴斌说:“那次是替同村田老头买的。”

  “田老头”何许人?买这么多枪干什么?

  ③为给儿子“立功”减刑,他轻轻松松就买了20支枪

  “田老头”原名田效舜,今年59岁,是当地供销社的一名“老兵”。他有个儿子叫田中。1997年,田中在海南某部队服役时,因伙同他人盗窃一辆高级轿车被法庭判处死缓。田效舜找到儿子案发前所在部队的领导,磕头下拜,求首长设法救儿子一命。首长晓之以理,说任何犯罪分子都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并告诉田效舜说,除非你儿子有重大立功表现,才有可能减刑,否则,法律是不与任何人讨价还价的。

  田效舜问:“咋立功法?”首长说:“比如能检举贩卖假钞、枪支等重大犯罪活动时,就是立功表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田效舜回到阜阳后到处打听哪儿能弄到枪支、假钞等。此时,恰好吴斌因携带枪支被判刑1年刚释放回来。田效舜就找到吴家请吴斌帮忙“救”其儿子。吴斌就出主意说:“买点枪支送到海南,然后打电话向当地警方举报,让警察把枪弄住,这不就立功了吗?”这样,田效舜便凑足了枪款和盘缠,与吴斌一道在当年年底前,两次去西宁找到王二沙、马二五,共买了20支枪。

  1998年8月,吴斌陪田效舜将这20支枪送到海南,存放在一个旅社内后便溜掉了。然后,田效舜打电话给那位首长,称贩枪人已到,枪支放在一只木箱内,现存放在××旅社;买卖交易正在进行。

  首长听了大惊,立即与海南省公安厅取得联系,并军警联手,迅速包围了××旅社。结果,箱子里的20支枪,被全部没收。事后,田效舜又哭哭啼啼找到首长,要求为其儿子减刑。

  首长说:“知罪举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举报了,我们可以适当奖励。但你有功,并不代表你儿子立功,因此你儿子是否减刑,与你的这次举报无关。”

  杜昌军等于9月16日来到海南找到这位首长,通报了田效舜的“举报”情况。随后,那20支“立功枪”被安徽警方如数收回。田效舜与吴斌编导的一场“贩枪救子”的闹剧就此告终。

  ④小小金矿,家家有枪

  10月中旬,安徽阜阳市的几名警察赶到山东蓬莱西露市,在当地警方配合下,直奔金矿。警察们发现,虽然这里地处偏僻,但来此“淘金”者络绎不绝。整个一片山只一个行政村,但家家户户都在搞土法炼金。共10余口矿井,全是私人承包的。

  据当地警方介绍,这些“老板”们为了各自的安全,一度买枪成风。事实上,自从这些“老板”们有了枪,这里就再也不得安宁了。1997年,警方曾在这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搜缴行动,结果搜出300多支枪,几乎户户有枪。安徽警方的此行,除了收缴到3支枪以外,其余线索全交由山东警方,目前山东警方正在积极追缴。

  11月8日,苏集派出所所长刘标等赶奔西宁抓捕王二沙、马二五。刘标等来到王二沙、马二五所居住的村镇。调查得知,王、马二人长期在外游荡,很少回家。刘标等在当地留守了两天一宿,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警方还了解到,王二沙的父亲曾因涉嫌贩卖枪支而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至今尚未出狱。当地警方介绍说,此地原有一个兵工厂,后该兵工厂转为民营企业,一些制作枪支的技术和少数枪支零部件,便“合法”地流入民间。到现在为止,由此地生发出的涉枪案件,已遍及全国七个省。今年9月27日,当地警方组织了一次地毯式的清剿行动,结果端掉制枪窝点6个,收缴五四式手枪4支,其它枪支3支和枪支零部件若干。目前,西宁警方已对此地的涉枪案件嫌疑人进行了布控。

  以苏集派出所民警为主查办的这起涉枪大案,曾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到记者发稿时,阜时警方已成功收回枪支36支,其余枪支目前正在追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