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公章”追踪
本报“‘100个公章’激怒成都市长李春城”的报道引起企业界的强烈关注。昨日,成都市众多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四川要改善投资软环境,正可以从整顿行政审批入手。
成都市一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老总说,华西医大制药厂反映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一些单位的个别办事员,把政策法律法规当成是他们手中的权力,不把“权力”用够,是不会轻易罢手的。这些人在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和私利的同时,无形中践踏了成都的投资软环境。像华西医大制药厂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遇到个别办事员“政策文件”的刁难时,可能会硬碰硬。民营企业可能就只有靠“勾兑勾兑”解决问题了。
成都市某化妆品公司的副总经理说,执法主体多也是投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之一。一些执法单位,省市区县各级执法队伍对企业进行重复检查、检测,就是朱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角色错位”,让企业不胜其烦。说穿了,这些重复检查都是为了各单位自己的利益。还有,一些大的单位下面有很多下属机构,这些机构经常打着其上级单位的名义拉赞助、拉广告。企业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这些额外的要求。他们这样让企业有多苦啊!
某台资企业的老板说起投资软环境,也有许多苦水要倒:四川很多上层官员很开明,但企业一到基层办事感觉就不一样,有些办事人员很难缠。政府应该对公务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另外,投资审批手续确实繁琐了点,和国际惯例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四川的投资软环境和沿海地区甚至国外的差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