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揭秘:大熊猫何以频频下山?
中新四川网4月4日消息 近一年多来,四川省甘洛、都江堰、彭州、美姑、崇州、宝兴等地先后发现10多只野生大熊猫踪影。大熊猫一般生活在海拔1500至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如今为何频频下山出现在低海拔地区?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专家介绍说,大熊猫下山多发生在一年中的晚冬至早春季节,但不同的年份差别很大。
去年2至4月四川省仅发现4只大熊猫下山,而今年1至3月便发现7只大熊猫下山,其中3只下山觅食,3只疾病缠身,另1只受到天敌攻击。这主要与不同年份的气候有关,如长时间降雪,使大熊猫习惯居住区被大雪覆盖;或气候异常,使可食竹开花、枯死,加之过去一些区域的箭竹开花枯死,至今尚未得到恢复,大熊猫觅食困难而不得不扩大活动范围。大熊猫野外生存面临着森林锐减和栖息地破碎化的威胁。
四川省境内的近千只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的岷山、邛崃山、凉山、大小相岭等山系。由于大量砍伐,这些山系森林锐减,导致大熊猫栖息地大面积缩小。据测算,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大熊猫栖息面积减少了将近一半,从而使大熊猫野外生存面临种种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可食竹来源告缺。大熊猫栖息地还因为道路建设、开山采矿等造成其种群之间的交流受阻,到上世纪80年代,大熊猫种群被割裂成20多块,栖息地与种群相互割绝状态至今未得到改变。小块、分裂的大熊猫种群将面临近亲交配的危险。这就会导致它们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在今年1至3月下山的大熊猫中,就有因为疾病而下山的。拖着病饿身躯的大熊猫走下山来,是在向人类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