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获得一块“渤海”般大小的大洋矿区
央视国际消息: 就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活动之时,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萨地亚·南丹和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今天在北京签订《勘探合同》。
多金属结核是一种大洋矿物。合同的签订,意味着我国对位于太平洋上面积7.5万平方公里的大洋矿区具有了专属勘探权,并且在多金属结核进入商业开采时具有优先开发权。
位于国家管辖海域之外的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为2.517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这一区域及其蕴藏的丰富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对多金属结核进行了系统调查,1991年中国大洋协会获准在联合国登记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获得了1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90年代,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中国大洋协会集中国内优势力量,在开辟区进行了10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工作,优选出7.5万平方公里、面积和渤海差不多的多金属结核区,按期执行了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区域放弃任务。
据悉,国际海底管理局此前已与俄罗斯、国际海洋金属联合组织和韩国签订了多金属结合资源的《勘探合同》,近期还将于法国、日本和印度签订合同。这些合同的签订标志着国际社会经过多年努力,在建立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外交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今天的合同签订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