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在摊上吃过凉粉、酿皮、拉面吧?你还记得摊主为了干净一般都先用塑料袋蒙在餐具上,然后再往里盛东西———你知道那薄薄的塑料袋是什么做的吗?知道了别吐出来,那是垃圾做的!
近日,时讯记者在盛夏的北京街头,采访了无数使用这些超薄塑料袋的市民,惊讶地发现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这些塑料袋是垃圾制成的,也不知道这些袋子已经在两年前就被禁
止使用了。
为什么要禁超薄袋?时讯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塑料检测站的刘晓荟站长。“首先从卫生的角度来说,塑料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被高温熔融,反复地被利用,而牟利商家正是看中了塑料的这一特性,从制作成本上狠下苦功”,刘站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超薄袋的制作成本很低,因而售价也较低廉,这也是它的市场所在。但从它的制作成品上来看,大都是由工业废料,垃圾回收料,甚至是医用输液针管等废弃物品合成的,再加上制作流程中环境卫生的不合格,超薄袋是极不卫生的。”刘站长还特意强调,“在市场上大量流通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常被用来装日用品,甚至是我们要直接食用的食品等,比如说装热早点,袋子本身就不卫生,再加上它遇热熔融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而我们经过检测发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超薄塑料袋还带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如最常见的大肠杆菌等,它们会通过袋子滋生传染,这对我们的健康生活极为有害。”
既然超薄袋有这么大的危险性,为什么我们还是能每天每地看到呢———尤其是每天早上,无数的早摊点都在使用这些来路不明的袋子,为晨练的人装刚出油锅的热油条,兜刚出笼的热包子。时讯记者在采访有关超薄袋屡禁不绝这一问题时,听到种种议论。有人认为是经营者的素质太低,有人说是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又有人说是没有把生产的源头堵截。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时讯记者近日兵分几路对超薄塑料袋的使用者、超薄塑料袋的经营者以及工商部门进行了采访。
暗访非法源头
那些像芝麻一样撒在北京各胡同口的小食摊,他们的“垃圾食品袋”是从哪里来的?时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中一部分是在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搞”来的。于是记者来到位于北京阜成门的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探个虚实。记者首先以暗访的形式向一些买主打听是否有卖超薄塑料袋的,结果发现仅一楼大厅就有四五家卖塑料制品的摊点在出售超薄塑料袋。当记者追问这些超薄塑料袋从哪里进的货时,摊主以记者不买为理由闭而不答。中午12点半记者找到天意的业务部协助采访。业务部的负责人明白记者的来意后,一位姓陶的女士以中午休息吃饭为由让记者下午1点再来。下午1点,记者在陶女士介绍的一位市场协管员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天意商场一楼大厅,可这位协管员说只能到他们指定的两家摊点采访。当记者随同来到这两家摊点时却发现,先前的超薄塑料袋已经被撤掉了。而此时摊主对记者的提问也是应对如流了。其中的一位摊主说:“以前也曾卖过超薄塑料袋,大都是从广州和浙江的义乌进的货。销量都不大。自从上头(指市场管理部)说不让卖,我们就不再卖了。”记者问协管员,市政府规定不让销售超薄塑料袋而为什么天意仍有摊点销售时,这位协管员表现出一副很吃惊的样子说:“是吗?应该没有吧!”当记者表示的确在天意看到有超薄塑料袋销售后,这位协管员才说:“这可能是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加强管理,多说说。”随后,记者以买主的身份出现在天意市场地安门分店。一听说要买塑料袋,一个女摊主表现的很热情。记者看到这个摊点上放的都是达标塑料袋(指厚度大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就以这个太贵为由,告诉摊主想要点便宜的。摊主迅速向四周扫视了一眼,说道:“那种薄塑料袋,可是禁止卖的,你还要吗?”记者肯定地说要二十捆,女摊主说:“我摊上没敢摆,你要诚心要,我明天从家里的仓库里给你带过来。”于是,记者又来到一家卖塑料袋的摊位前,与前一家一样,摊上没有摆放超薄塑料袋,而不一样的是当这家摊主明白记者来意后,直接从身后的箱子里拿出两种大小不一样但厚度都一样薄的塑料袋问记者要哪一种。看到其中的一捆颜色是土黄色的塑料袋,记者说:“我要的是能装食品的塑料袋,这种恐怕不行吧?”摊主却拍着胸脯向记者保证说:“绝对没问题,我们都是卖给早点铺的,你放心,真的绝对没问题。”谈及价钱时,记者故意说每捆3元太贵。摊主说:“你如果要得多我会给你便宜的,但不会便宜的太多。现在不让卖这种薄塑料袋了,所以价钱比以前要高些。”为了不再像上一次那样丢掉有力的证据,记者掏钱买了两捆,并把它放在包里。记者来到市场管理部和业务部(管理部和业务部实际在一间工作室办公)。刚开始,一听是记者来访,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的向记者介绍情况:“我们每天都有协管员检查,对于超薄塑料袋我们早就告诉他们不让卖了。有过几次协管员看见有卖的我们都严厉制止了。”记者问:“管理部除了口头上表示不让卖之外还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正在这时从门外走进来了一位自称是工作人员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我们店今年的3月9日开始试营业,这几个月来从没有发现有人卖超薄塑料袋。”当记者从包里拿出那两捆塑料带并告知就是刚刚从他们这儿买到的时,这两位工作人员的态度立即来了个大转弯,他们说:“我们马上要开会。我们管理部和业务部只负责市场的物业管理,我们不管这些不让卖的东西。”说完话,这两位工作人员都走进了另外一间屋子,把记者一个人留在了办公室。
时讯另一路记者在北太平庄批发市场暗访时,开始也没发现超薄塑料袋的踪迹,所有摊主用的都是印有“北太平庄批发市场”字样的统一塑料袋。一位运货的三轮车工人告诉记者,批发塑料袋都到办公室,现在市场里用的塑料袋都是由办公室统一管理,不合格的已经不让用了。
但可惜的是这里没有经得住“考验”。稍稍一番深入询问之后,就有一位卖菜的妇女告诉时讯记者:“超薄塑料袋是有卖的,你可以到老厅的二楼看一下,不过要多问,因为不在明面上。”
记者来到老厅二层,在一个角落向一位老人打听。他这里卖的是各种家用小五金。记者向他表明是做早点生意,要批发薄点的塑料袋,老人一听马上说:“现在就拿吗?”在记者“先看一下”的请求下,老头让等两分钟就离开了。回来后手里捏着几个超薄塑料袋,没有任何标识。根据大小价格分别为一分五和两分钱一个。看到记者有些不满意,老头谨慎的把这几个塑料袋收起来,又离开去取。大约10分钟,他回来带着只有巴掌大小很薄得塑料袋,是9角钱100个。老头说这些都是别人给送的,但拒绝透露是什么人。最后,记者以过两天来取为由离开,并拿了一个“回去看看”。
记者又来到附近的金五星批发市场。在一个卖塑料制品的摊前,女摊主从柜台下面拿出一叠塑料袋,价格是2分钱一个。记者拿出从北太平庄批发市场老人那里要来的超薄袋进行比较,发现大小相差不多,就问为什么会这么贵。妇女解释说:“你看这个颜色要白多了,也没有那么薄。你拿的太粗糙,是用垃圾再生制造的,很不卫生,不能装吃的东西。”她又指着自己卖的塑料布,“你看我卖的都是北京塑料厂进的货,质量保证好,只是价格贵一些。而周围的几家都从河北乡下进的,也是再生的,但人们买的时候只图便宜,很少考虑这一点。”记者问能不能找到送货的,她说:“像那种再生塑料北京没有造的,一般都在白沟,现在查得紧,不容易找。”
难道就真没有人管吗
时讯记者先后采访了一些管理机构,发现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首先接受采访的是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城分局市场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自1999年政府下发第25号令以来,我们工商部门对于超薄塑料袋的查处下了不少力气,从来没有放松过检查的力度。在市场巡视检查中发现销售或者在经营中使用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的,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于那些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商贩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但根据客观原则,我们的工作人员到市场检查时都要求着装,这样就使我们的检查工作开展得比较被动,按规定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不能随意搜查商户的摊点,更何况我们巡视工作人员的精力也是很有限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常常是在我们检查时看不到整个市场有使用超薄塑料袋或者销售超薄塑料袋的现象。”这位工作人员还向时讯记者陈述了他们在管理中的“难处”:“我们目前管理的各类市场共有74个,这里面有经营效益好的也有经营效益不好的。对于违法出售超薄塑料袋的摊位和市场理应重罚,甚至是取消摊点的经营权,这对于经营效益好的市场取消摊点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经营效益不景气的市场,为了确保自己市场出租率,对销售或使用超薄塑料袋的摊点的取缔还是有困难的。”北太平庄工商行政管理所的廉世杰所长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谈到,近两年他们每年要查获不合规格的超薄塑料袋10万———20万个。现在市场内已经统一印制塑料袋,以成本价卖给商户,防止不合格的塑料袋进入市场。但是由于超薄塑料袋的价格相比要低得多,在卖塑料袋和蔬菜食品的摊位还有私下使用的情况。这些商贩把塑料袋放在柜台下或仓库里来躲避检查,而一般时候顾客对商贩用什么来装东西也不在意。
据廉世杰所长介绍,北京市政府从前年5月1日起就已经明文规定,在市场上禁止使用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的超薄塑料袋。主要是这种塑料袋不可降解,使用后到处抛掷,形成“白色垃圾”。另外制造这种超薄塑料袋的原料本身存在有毒成分。然而,虽然法规禁止,目前这种塑料袋还是能在市场上见到。据悉,在河北白洋淀一带有很多窝点,北京市场上流通的超薄塑料袋基本来源于此。
另悉,北京市质量监督局于去年5月颁布了《北京市地方标准:高密度聚乙烯背心式塑料袋》的可施行操作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塑料产品外观,印刷质量,力学性能和卫生性能的量化检验,还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要求规定了它的厚度指标。当记者把购于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两包超薄袋拿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塑料检测站刘站长看时,他指着其中颜色偏黑黄,一捅会破的袋子,断然说道,“这种袋子的厚度顶多是0.005mm,我们俗称为‘双零五’,它已相当于是地膜的厚度,属不合格的伪劣品”,而另一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它的颜色较亮,但厚度也只是0.018mm,也是不合格产品。而我们规定的标准厚度则要不低于0.025mm。”
“超薄袋不易分解,也不易回收,会造成‘白色垃圾’,这也是目前我们能够看见的对我们生活的最大的危害之处。”刘站长对超薄袋的市场很忧虑,“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各大商家的塑料使用袋用前要先送检,但目前只有赛特,华普超市两大商家能够做到,其他的商家大部分都是置若罔闻,这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即使在大商厦购物,塑料使用袋也存在有从质量到卫生上的不合格。”说到这,刘站长显得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