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报告淋漓尽致 上海申办世博会充满信心
2001年12月4日    时间:2001年12月4日 浏览数: 打印

  举世瞩目世博会,六国逐鹿巴黎城。11月30日,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向国际展览局大会作申办世博会陈述报告。中国的上海,与俄罗斯的莫斯科、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波兰的弗洛兹瓦夫、韩国的丽水在这里同台亮相。上海的陈述结束后,大会主席诺盖斯高兴地对中国代表团成员说:“你们最后一个陈述,可你们冲到了最高峰。”

  11月30日,上海市市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副主任徐匡迪,带着1600万上海市民的嘱托,率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参加了国际展览局举行的第130次全体大会,与其他5个申办城市先后向大会作申办陈述。上海对世博会的强烈渴望,通过高质量的陈述,深深地打动了与会代表。不少人对中国代表团表示,上海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胜出的希望很大。

  莫斯科的陈述挺出彩

  按陈述的先后顺序排名,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6个城市分别是:俄罗斯的莫斯科、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波兰的弗洛兹瓦夫、韩国的丽水、中国的上海。

  按大会规定,每个城市作30分钟陈述。六国各尽其能,在规定时间内展示了各自城市的风采,各有精彩之笔和动人之处。墨西哥城强调它的生态财富、生活质量和丰富的遗产文化;布宜诺斯艾利斯突出各民族和谐相处,城市财政充裕;弗洛兹瓦夫指出它位于欧洲中部,具有鲜明的欧洲文化色彩,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蜚声欧洲,主办过许多高水平的学术会议;韩国的海港城市、金大中总统的故乡丽水,有发达的渔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还有连接中国和日本的便捷的海上交通。两位生活在巴黎的丽水籍小学生,身着民族服装,用清脆的童音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对碧波万顷的大海的赞美。他们用法语说,自己和父母虽然居住在繁华的花都,却一直思念着丽水。

  莫斯科市的陈述一开始就出人意料: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通过卫星直播,向大会表示了政府的强力支持。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接着发言。他说,莫斯科世博会的主题是:“资源、技术、主意”。俄罗斯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又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了这两张王牌,再加上创新的思想、主意,就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卢日科夫邀请大家去看一看诞生过世界级科学家、文学家、作曲家的莫斯科,看一看曾举办过第二十二届奥运会、戏剧奥林匹克节,拥有占地260公顷的展览中心的莫斯科。他说,2010年是莫斯科建城864周年,这个城市越变越年轻,完全能够集中人力、物力,把世博会办好。莫斯科市长演讲完毕,又放映了两位宇航员在太空舱里的录像讲话:“2010年,人类登上太空50周年。届时,在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的祖国,在科学技术之都莫斯科举办世博会,更加有意义。”

  申述完毕,大会主席诺盖斯对莫斯科市长说:“您的介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右侧3排座位,坐的都是俄罗斯代表团的成员、观察员和记者,他们长时间地鼓掌,为莫斯科市长的成功演讲喝彩。

  上海“冲到了最高峰”

  莫斯科的陈述很成功,不过,上海还没有开讲呢。中国代表团的主持人说:“上海最后一个陈述,最后一个并不是最不重要的。”大家都笑了。

  我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用流利的法语阐述中国政府支持上海申办的原因。他说,1851年首届万国博览会(世博会前身)在英国伦敦举行,迄今整整150年。150年来,世博会都是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举办。中国长期贫穷落后,无力申办世博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现在终于有条件提出申请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上海如获得主办权,对国际博览会,对中国,对世界,将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中国历经苦难,所以她完全能够理解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如果中国获得主办权,愿意根据国际展览局章程,为有困难的国家前来参展提供帮助。

  吴大使演讲结束后,徐匡迪市长用流利的英语作主题演讲,阐述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徐匡迪说,上海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来的,1900年时只有几十万人;到1949年,人口已有500万;如今超过了1600万。在这样一个大都市,正发生着许多激动人心的变化,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出现交通拥挤、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威胁、人口老龄化、旧的城市生活设施需要改造等各大城市发展所遇到的共同问题。上海希望通过这一主题,和各国探讨美好的城市发展之路,希望城市发展为人类带来进步和福音。基于这一考虑,上海将世博会会址选择在黄浦江畔,位于南浦大桥与卢浦大桥之间的老城区,改造老城区的计划与建设世博会场馆合二为一。上海为此聘请了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等7家外国规划公司及两家国内设计单位,提出概念设计方案:建造一条运河、一条植物长廊、一座步行大桥。这座高50米的彩虹般的大桥,将是世博会标志建筑,与1889年巴黎为世博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1958年布鲁塞尔为世博会建造的“原子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代表团请来旅居法国的电影演员丛珊担任第二位主持人。身着紫红色缎袄的这位女演员说,自己虽然是北京人,但第一部电影是在上海拍的,对上海一直怀着美好的感情。

  接着,丛珊邀请上海荣誉市民、获得上海长期居留证的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威廉·凯乐上台发言。凯乐是1990年来到上海的。他说:“10年来,我亲历了上海的变化。这是一片沃土,你在这里有付出,就一定有丰厚的回报。我有一个朋友,在中国生活了50年,他以50年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在中国拥有一个朋友,那么,他将是你终生的朋友。”凯乐说,中国人守信用,重践诺,一旦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兑现。上海需要世博会,也完全配得上举办世博会。

  陈述结束后,大会主席诺盖斯高兴地对中国代表团成员说:“你们最后一个陈述,可你们冲到了最高峰。”阿联酋的外交官说:“上海的陈述是一流的。”

  主办权争夺很激烈

  一般说,世博会主办权之争不像奥运会那样激烈,历来只有两三个国家争夺。可今年却冒出了6个申办国。中国、韩国、波兰、俄罗斯都在今年五六月提交了申请,墨西哥、阿根廷在申请截止日期11月2日的前几天也递交了申请。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我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赵进军认为,世博会历史早于奥运会,却远没有奥运会火热。国展局有雄心,要在新世纪提高世博会的地位,使其规模、声势接近甚至超过奥运会。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世博会是一个开放的窗口、一座连接世界的桥梁,世博会将为主办国家和城市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申办热情因此逐渐高涨起来。

  不少人有一个疑问: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对上海申办世博会是不是一个不利因素?赵进军认为,这是两项不同性质的活动,国展局并没有规定说一个国家不能既办奥运又办世博。历史上已有先例。1992年,世博会在西班牙塞尔维亚举行,同年,在西班牙的另一个城市巴塞罗那举行了奥运会。1900年,巴黎既主办了奥运会,也主办了世博会。徐匡迪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北京与上海相隔1400多公里,相当于柏林到罗马的距离。既然历史上许多活动可以同时在欧洲国家举办,他想不出,2008年和2010年,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两次盛会有何不可。

  记者听了中国代表团的陈述,并接触了一些成员,感到上海对申办成功充满信心。这次,上海不讲GDP总量,不讲经济增长率,紧扣主题讲城市的改造,讲存在的问题:城市老化、人口拥挤等;上海不强势逼人,沉稳中透着自信。会后,记者同外国同行交谈,他们都认为,莫斯科与上海将是两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国际展览局将在明年底第132次大会上投票决定主办城市,投票前还有两次陈述会。上海的筹备紧张有序,他们不想评判竞争对手,只要求自己做到“最优”,力争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争取获得主办权。

  (本报巴黎12月3日电)

  照片由本报记者 顾玉清、郑园园摄

  相关资料

  国展局简介

  设在巴黎的国际展览局是世博会的主管机构。这个独立的国际机构,目前有88个成员国。根据1928年的成立宪章,其使命是确定世博会的举办国和城市,监督并保证展会的质量。世博会的办展理念是“欢聚、沟通、展示、合作”。世界上凡由国家出面组织、非商业性的、展期超过3周的国际展会,都由它管辖。

  世博会分类

  世博会分为3个类别。第一类级别规格最高,展会内容涉及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2000年汉诺威博览会,2005年将要举办的爱知县世博会,以及这次6个城市角逐的2010年世博会,都属这个类别。第二类是涉及某个广泛领域,如1998年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的“世界海洋博览会”。第三类涉及某一专业领域,如1999年我国昆明主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

  申办大事记

  举办世博会是政府行为,申办城市必须获得政府支持,由所在国的外交部长提出书面申请。经过一系列申请手续和陈述过程,成员国投票决定主办城市。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曾有举办世博会的意向,但国展局有关专家到上海考察后认为条件还不成熟。中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持续增长,面貌日新月异,我国政府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决定由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

  今年初,我国成立了以国务委员吴仪为主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为副主任的申办委员会,5月2日,我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向国展局秘书长洛塞莱斯转交了我国外交部长唐家璇的信件,代表中国政府向国展局作出庄严承诺:中国一定会使2010年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