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整顿搞"封锁" 洛阳外地啤酒遭“特殊待遇”
2001年8月12日    时间:2001年8月12日 浏览数: 打印

  当前正值啤酒销售旺季,洛阳市近期对本市啤酒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此项检查对当地、外地企业“待遇” 殊异,因此使许多经销商不敢再卖外地啤酒,外地啤酒在洛阳市的销售量大幅下降。外地一些啤酒厂家指责这次检查是搞“变相的市场封锁”。

  从6月24日到7月25日,由工商、技监、物价、税务、卫生、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洛阳市检查整顿啤酒市场小组,共对14家啤酒大经销商进行了检查。检查组的报告显示,这些经销商中间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卫生、税务等方面的问题,检查组也予以了相应处罚。但许多外地啤酒厂却认为这次检查有“明显的不公正和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因为检查组的检查主要是查扣外地啤酒。如6月24日,洛阳市啤酒检查组以存放仓库卫生条件不合格为由,查封郑州“金星”啤酒洛阳经销商孙进芬的500件金星啤酒,而存放于同一仓库的本地品牌“洛阳宫”啤酒却未被查封。随后,检查组不断对孙进行检查,以致孙不敢再销售金星啤酒。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检查的14家经销商中,有13家是金星、月山、麦佳等外地啤酒在洛阳的主要经销商或二级经销商。在查处当中,检查组常常是带着当地啤酒厂的送货车去查封啤酒,甚至有时还有当地啤酒厂的人参与其中。7月5日,检查组带着洛阳亚洲啤酒厂的送货车,到“金星”啤酒经销商刘进利处检查,并以“啤酒生产日期标示不够明确”为由,准备查扣其全部啤酒。刘认为检查组理由不充分,上前阻拦其搬酒,争执中,400多瓶啤酒被当场砸碎,一店员被拘留15天。

  检查组在检查一些兼销当地啤酒的经销商时,只索要外地啤酒的各种手续,而对在眼前的当地啤酒不闻不问,一家批发商甚至还因“没有明码标价”被处罚。检查过后,这些经销商绝大多数都不敢再卖外地啤酒了,个别经销商因屡次被检查,销售量大幅下降。为避开检查,一些外地啤酒经销商纷纷将外地啤酒转移到别的仓库,将当地啤酒摆上柜台,有家“金星”啤酒经销商甚至整整1个月没有开门营业。

  洛阳市政府的一位副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之所以要整顿啤酒市场,就是因为啤酒市场太混乱,洛阳亚洲啤酒厂管理比较规范、设备先进,啤酒却不太好销,就是因为有些企业低价倾销,扰乱了市场,政府就是要给企业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记者了解到,此次啤酒市场整顿源于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向市政府打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称:“进入2001年,郑州金星、麦佳、焦作月山等啤酒厂家纷纷采取低价倾销的方式,意图在洛阳市场分一杯羹,并通过逐步渗透,最终占领洛阳市场。”市场不规范的情况有“变相压价,逃避打击”、“高回扣,赠厚礼”、 “用企业内部标准代替国家标准,偷工减料”等等。这位官员称这份报告经调查基本属实。

  但检查组的一位成员却私下告诉记者:对于外地啤酒的一些促销手段是否属于低价倾销,目前尚无定论;至于 “以企业标准代替国家标准,偷工减料”等,洛阳目前尚无实力做出准确检验,他们只是奉命行事。

  洛阳的啤酒市场整顿已告一段落,但不少外地啤酒在洛阳市场已元气大伤。损失最惨重的当属河南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省重点保护产品——郑州金星啤酒。总经理王智告诉记者,金星啤酒1998年以前在洛阳市场占有率曾一度高达90%,但因地方保护严重一度淡出洛阳市场。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禁止地区封锁令后,金星啤酒重返洛阳市场,到6月中旬,市场占有率已上升到40%,但检查开始后,承揽洛阳地区70%销售量的几家大经销商先后被查,没人敢再经销金星啤酒,市场占有率骤降至不足10%,企业损失惨重。

  许多啤酒厂家呼吁:不能把整顿市场秩序的好经念歪了,更不能打着整顿市场之名而行变相的地方保护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