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号公报今天上午公布了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统计局局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之鑫对一号公报内容进行评说时指出,此次普查凸显六大特点。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这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下降了4%。九十年代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国以来少有的。
老龄化进程加快。这次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这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普查的8.04%上升为8.41%,表明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
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63.91%。同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快速汇总结果,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82亿,性别比为107.6。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95亿,性别比为105.5。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0.08亿,性别比为106.3。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1.34亿,性别比为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