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垂青技能人才 全国技校招生回暖
2002年6月28日    时间:2002年6月28日 浏览数: 打印

  近日,山东省传来消息说,继去年技校招生扭转连续4年数量下滑的局面后,今年技校招生继续攀升,预计将突破6万人。

  来自陕西的消息说,今年技校招生将接近两万人,这是继2000年的1.1万、2001年的1.5万后,该省技校招生的又一次攀升。

  在江苏南京中考招生咨询活动现场,全市共有145所中学参加,其中技工学校虽然只来了12所,但却有1万多名学生家长前来咨询。

  广东的情况更为乐观,去年招生7.07万人,首次超过中专,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招2000人……

  没有政府的红头文件,没有人强力约束,越来越多的家长却陪着孩子踏进技校的大门。

  看着成群结队的学生及家长来考察学校,陕西渭南高级技校校长史亮的声音有些哽咽:“这样的情形已多年没见到了。”尽管这种“考察”还带有将信将疑的性质,可对史亮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前些年,这些家长们想都不会想到我们技校”。

  广东冶金高级技校的吴伟成校长没有史亮那么激动———“这种‘考察’在沿海城市来得比内地早些”。今年,吴伟成和他的领导班子已经用不着为招生的事烦心了,他们的心思已经转移到了怎样把学校办成国际一流水准的职业教育名校。

  是什么在一夜间扭转了技校的招生状况?

  “技校毕业生受市场欢迎。”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处崔秋立处长的回答言简意赅。陕西省一位技校招生负责人的回答更通俗:“技校生就业好。”

  崔秋立处长断言,如果有关部门取消限制,对技校和中专、职高等一视同仁,技校招生肯定还会大幅见涨。

  “尽管有人为的限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却不管这些,市场供需将最终决定技能人才教育的前途。”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张明德教授对技工学校的前景看好。他认为,我国人口基数这么大,不可能人人都去读大学,去从事管理、科研、技术工作,大多数人应该学习职业技能,到操作一线去。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以及越来越多到大陆来办厂的海外企业,需要大量高技能的现代工人。只要技校能保证“产品”质量,需求肯定没问题。就业不发愁,招生就会越来越好。

  专家说好还不能说明什么,主要看家长怎么说。陕西的刘女士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技校读书。她说,最初还是孩子帮她改变观念的。“读高中,万一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没有技术,我不就该失业了?再说了,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呢!”刘女士说这是孩子的原话。“即使考上大学,我们这样的普通工人家庭能掏得起学费吗?”刘女士自己也寻思。

  记者在浙江第一高级技校采访时了解到,一位高考成绩超过重点分数线的温州籍女生,选择了该校的“鞋业设计专业”。“这个专业如果学好了,一毕业就能拿十几万元的年薪。”她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全国现有技校3500所,去年招生55万人,比上年有所攀升。根据目前各省的信息,今年招生还将继续攀升。另据可靠消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位官员透露,此次会议可能会彻底解决技校“后娘养的”问题,技校将会得到与中专等同样的招生、经费等待遇。届时,技校招生也许还要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