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中,教师的敬业精神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然而,正像与有些事情一样,当你以最善良的愿望和辛勤的劳动祈盼最美好的结局出现时,却不经意衍生出一个“美丽的错误”。如表现在对学生教育的问题上,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悖论:教师越是工作辛苦,学生负担就越重;教师越是恨不得用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去照亮学生的前程,学生便越感到心灵受到压抑,甚至是身心健康受到侵害。
这种悖论的形成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这固然与目前社会过分关注教育,对学校和教师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有关。但更为直接和重要的,是我们学校自身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出现了偏颇,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时间和“量”的积累,因而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教师以一种不怕时间长、不怕作业多的心态和宁愿放弃自身素质的提高,牺牲自己的休息为代价与学生打“消耗战”、“疲劳战”。正是这种不科学的工作方式,使得不少教师的不得要领的教育教学方法与苦海无边式的题海战术得以广泛运用,并最终使学生有了再也减不掉的学习负担。具体地说,在时间上,从早上六七点直到晚上十点多,远远超过每天工作8小时的规定;在教法上,他们不厌其详地从问题到结论的每一个细节都讲得细得不能再细,把教学的思维价值降到了最低的限度,把理解的问题全都变成了记忆的问题;在练习上,惟恐漏了一种题型,少了一种解法,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题目也要练上若干遍,以求心里踏实,全然不知绝大多数是无效劳动。当然,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还有其他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但绝对不能排除教师不科学的工作方式所起的推动作用。
如何解开“教师越是工作辛苦,学生负担就越重”这个结,我以为,学校必须彻底改变以时间和“量”的积累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应该强调教师的科学敬业。首先要把从与学生拼时间、战“题海”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到讲科学、讲效率上来。基于此,必须把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放在突出的地位。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才能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与精髓从容把握,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高屋建瓴,对学生的心理或学习障碍才能够洞察了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够运用自如,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在无意义的练习上枉费精力与时间。
由此观之,在对待教师工作的问题上,有必要匡正这样一种观念,即不应该看教师在教室里泡了多少时间,学生做了多少习题,而应该看单位时间的效率,能用半小时完成一节课的任务,且达到学生基本掌握,这就是最好的敬业。对教师自身来说,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作合理而科学的安排,使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素养、对教材的理解与领悟、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综合能力不断有所提升,才是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