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连续四年空缺 国家科学奖技术奖出现尴尬现象
据新华社今日专 电掌声、鲜花、祝福……当人们沉浸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喜悦之中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更显尴尬的现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一等奖仍然空缺,并且这已是连续第四年空缺。
像20世纪80年代受到奖励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籼型杂交水稻这样重量级的科技成果哪里去了?国家科技大奖为何会连续多年出现空缺?如何遏制这种尴尬的延续?
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缺乏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和重大技术发明创造。国家科技大奖的评选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项目必须在国际上居领先水平。我国科研成果中原始性创新的不多,大的原始性创新更是凤毛麟角,这样最终会造成技术的依赖,更谈不上国际领先了。
急于求成,过于强调“产出”,只能出现阶段性成果。
我国科技系统相互封闭、重复立项的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以单项技术研究为主的项目管理模式,使得每年所取得的数万项科技成果,很多由于缺乏优化组合与集成,最终不得不束之高阁。
经费投入的不足,则直接影响科研的顺利进行。
……面对国家科技大奖连年空缺的尴尬,科技界无法沉默。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对策,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将加快实现由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跨越发展为主的转变。“十五”期间将投入50多亿元实施12个重大专项,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