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的大批出租车司机在车上悬挂“一个中国”旗帜进行游行。
本报特约记者 彭鸣
10月27日,台湾领导人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结束半小时后,台“行政院长”张俊雄突然宣布停建第四核能电厂(以下简称“核四”),这无异于为动荡不安的岛内政坛投下了一枚政治核弹。目前,国民党联合亲民党、新党等在野党,积极推动罢免“正、副总统”案,台湾领导人面临上任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
台湾领导人想要“快刀斩乱麻”,结果引火烧身
长期以来,民进党把“反核”视为其两大法宝之一。前“行政院长”唐飞就因其支持续建核四的主张与台湾领导人的“反核理念”大相径庭,最终于10月3日被迫辞职。尽管台湾领导人自认搬掉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但朝野围绕核四的对抗却更加激烈。国民党酝酿将核四案与下年度总预算案挂钩,要求“行政院”先决定核四的存废,然后“立法院”再审查总预算,且必须在11月3日前明确表态。
一边是政敌的虎视眈眈,另一边是自己阵营的苦苦相逼,进退两难的台湾领导人经过仔细掂量,认为“反正横竖都是挨一刀”,“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说不定可以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当然,惯于投机的台湾领导人不顾“弱势总统、少数政府”的政治生态,敢于提前使出停建核四的险招,显然是低估了连战、宋楚瑜这对“老冤家”合作的可能性。在他看来,此二人在大选中的恩怨难以化解,国民党和亲民党不可能团结对外。他还认为,国民党为确保其“立院第一大党”的地位,根本没胆量“倒阁”,否则“倒阁”后随之而来的“立院”改选,只能是“损人不利己,壮大亲民党”。
最终,有恃无恐的台湾领导人授意张俊雄,提前引爆了核四这枚政治核弹。
老冤家亲密会面,在野党誓把“总统”拉下马
台湾领导人显然是错估了形势,停建核四无异于引火烧身。对于国民党而言,连战前脚刚离开“总统府”,台当局就毫不留情地宣布停建核四,这无疑是重重地打了连战和国民党一记耳光。对于其他在野党而言,如果台湾领导人“闯关”成功,未来所有的在野党都将被他玩弄在股掌之上。故连日来,国、亲、新等在野党同仇敌忾,积极酝酿和推动反抗台湾领导人的措施。
连战严词谴责台湾领导人“非常粗鲁、无礼、幼稚”,停建核四是“重大的历史性错误”,要求“所有可能结合的力量都要结合起来”。国民党“立委”还率先发动罢免新领导人的活动,并吁请“监察院”尽快弹劾张俊雄。亲民党则从自身利益出发,强烈主张“倒阁”,并于10月30日正式提出对张俊雄的“不信任案”。党主席宋楚瑜猛烈抨击“执政团队漠视民意”,“停建核四决策粗糙,导致社会动荡”。具有关键性少数作用的新党则对“倒阁案”与罢免案均表示支持。
原来看起来内部矛盾重重的在野党,此次不但一致表示出对台湾领导人的强烈不满,更出人意料地坐到了一起。停建核四消息发布后,宋楚瑜即于10月29日释放“整合在野党势力、寻求共识”的信息;连战迅速予以回应,并于次日下午赴亲民党党部拜访宋楚瑜。当连战座车抵达亲民党党部时,宋楚瑜快步从楼上办公室奔向门口迎接。两人应媒体拍照的要求,热情握手近一分钟,笑容可掬,完全就像一对久别重逢的老友。之后,二人进密室长谈1小时。双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共同声明称,要“抛弃个人恩怨”,“力挽狂澜”,并将建立“主席、秘书长、立院党团三级协商机制”。紧接着,连战又马不停蹄地到新党党部,与新党召集人郝龙斌进行了会谈。
与此同时,三党“立院党团”也加紧串联,紧密交换各种合作方案,并迅速于10月30日组成“在野联盟”,达成了“关闭与民进党的协商大门”的共识。次日,在野联盟发动表决战,通过了将张俊雄列为“不受欢迎人物”的决议,延后总预算审查日程,从而拉开了与民进党“全面开战”的序幕。岛内舆论认为,李登辉花12年的工夫才将国民党一分为三,而台湾领导人短短不到30分钟的记者会,“却促成他的敌人———三个在野党空前的大团结”。
罢免活动如火如荼,台湾领导人形势危急
为化解在野党排山倒海般的压力,近乎“四面楚歌”的台湾领导人在“连宋会”后迅速放低身段,辩称对宣布停建核四的时机“并不知情”,另一方面,他又“打一巴掌揉三揉”,表示要派“总统府秘书长”游锡坤向连战“致意”。但在野党根本就不买账。
10月30日,由国民党“立委”丁守中等人领衔,正式发动罢免台湾领导人及吕秀莲的提案。案文严词谴责两人自就职以来,“有权无责,违逆民意,破坏宪政体制,使得经济低迷,百业萧条,股市濒临崩盘,人民财富缩水”;“惟有罢免案能解决乱象症结”。
目前,在野党士气高涨,全面备战,加速推动罢免案。连战高度重视,不但取消了原定11月1日的访美行程,还邀集党籍“立委”座谈,下达动员令。国、亲两党中央及“立院党团”已分别成立“罢免案因应小组”。与此同时,在野党还进一步提议修改“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及“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修正草案,将“立院”罢免投票方式由无记名改为记名投票,以确保罢免案在“立院”通过。
目前,总体形势对在野党通过罢免案极为有利。根据岛内相关法律规定,“立法院”只要有1/4“立委”(55席)提议连署,并获2/3(147席)同意,罢免案即告成立;之后,“中选会”应在“立院”移交罢免案次日起60日内举行罢免投票;全民投票有半数以上同意时,罢免案即告通过。而罢免案刚一提出,顷刻间就获得朝野73位“立委”的支持,10月31日增加到125人,大大超过法定的提案门槛。就公民投票而言,只要有约700万选民投票,350万票支持,罢免案就将通过;今年3月的选举中台湾领导人得票率不足40%,连宋二人所得选票加起来就已超过700万。岛内TVBS电视台10月31日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支持罢免案的人数大约是反对罢免案人数的3倍。岛内舆论认为,以岛内的政治形态看,“只要立法院通过罢免案,在野党就形同大功告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台湾领导人的命运已牢牢掌握在在野党手中,其“政权保卫战”形势险峻。今后,岛内政局注定要在较长时间内烽火连天。正因为如此,岛内民众对台湾领导人及民进党“少数政府”的信任危机也进一步加剧。10月27日至11月1日一连4个交易日,岛内股市连遭重挫,共下跌500多点。同时,停建核四重创了工商界的投资信心。台湾区石化公会理事长陈武雄等认为,停建核四“将对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民心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将加速产业外移,最后连外资都会纷纷撤出台湾”。
《环球时报》 (2000年11月03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