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的垄断由谁来打破?
2000年8月3日   时间:2000年8月3日 浏览数: 打印

  屈指一算,中国对外资开放电信服务业市场的时间仅剩五年,其中,互联网对外资的开放会更快,中国入世之日,大门就将在京沪广州等城市率先向外资敞开一半。同时,新的电信管理条例出台后,中国电信服务业可能将对各类投资商,包括:国有、非国有、私企放开一部分投资参股权。

  不久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移动通讯公司均已正式挂牌,但业内人士并不乐观,认为这次重组因原有的垄断体系并未打破,公司产权的单一性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以致电信管理部门的低效运营和竞争能力落后的状况很难真正改变。因此,年初在全国人大会上已有代表提交了“允许私人经济进入电信业”的提案,事后,业内更有多人倡议由非国有经济在外资进入前率先进入电信服务运营业。可以认为,中国电信运营业现存的垄断公司必须要先打散,再整合,通过进一步的分拆,使其通过合理的技术、资本、市场、服务的多种组合,引入国内非国有、跨行业和跨地区的优质资本后,通过合理的市场竞争,再组建新型的电信集团,并使国内电信业的分拆与重组在外国资本进入前完成,否则,很难设想中国会形成良性的电信业竞争市场。

  那么,除了现存的几大电信公司外,国内又有谁真的具备了打破电信运营服务垄断的能力呢?

  其一、政企不分是否成为打破垄断的最大障碍?

  中国电信业凭借政企不分获取的垄断地位不打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竞争市场。当前,电信服务的定价权、市场分配权、消费方式指定权等仍由一两家国有独资的超大型公司决定,本身就切断了其他公司进入市场的可能。新成立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移动通讯集团公司拥有的上述特殊的权力是政府赋予它们的。因此,我们至今并不能够认为中国电信完成了实质性的公司化重组,也很难认同其完成进行了的政企分离的改造。

  其二、私企有能力进入电信运营业吗?

  应该说,中国目前的私营企业进入电信服务业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主要表现在市场组织能力分散,技术统筹能力不足。但这并非说私企不能进入电信运营服务市场。从私企的资本能力看,进入电信业的资金准备是有保证的,个别企业一旦被允许参与电信运营服务,至少可调集和筹措几十亿元的资金。但是,私企短期内对电信垄断的渗透,也许只能是皮毛之磨擦。私企除了在移动通讯运营的辅助环节和互联网等领域外,进入固网运营服务的难度仍将很大。这除了互联不互通及其投资收益不成正比等障碍外,最主要的是它们没有能力支配市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近日申请的降低资费水平,调整计费方式和取消初装费计划,以及新组建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盘后寻求的德国式的“无缝经营”战略,均封杀了私企进入电信运营业的获益机会。比较而言,中国的私企恐怕很难去与中国电信打价格战,也没有实力成区成块地撕开移动通讯集团公司筑起的“防火墙”。

  可见,要完成中国电信运营服务业由现存的垄断--打散--再整合的难度的确很大。从现实可操作的方案看,近两年内,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使私企在区域网的投资和运营上获得进入机会,这对私企来讲,应在资本、技术、调配和服务系统上没有显著的障碍性问题,只要中国电信允许或能实现互联互通,那么由私营企业承担整片物业小区和企业群的局网运营,前景应该不错。

  其三、打破电信业垄断之战靠谁来统领新的电信管理条例实施后,在理论上非国有公司进入电信业应不会存在大的障碍。非国有公司究竟被授权在多大的程度上进入,主要取决于电信市场的整体规划和信息安全等重要因素。对电信安全来讲,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市场的开放不是网络安全与否的最主要原因,这一点已被那些开放市场的国家所证实。

  靠谁来统领打破垄断,客观地讲,指望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主动地放弃垄断是很难的。在政企分开不甚完善的背景下,信息产业部直接削弱中国电信垄断格局的手段也将更少。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新的市场规划来冲击垄断。进军电信业的出路将期望信息产业部能在投资运营权上给予非国有公司和相关行业的产业集团公平的竞争政策及法规支持。

  比如类似联想、海尔等高科技型公司,它们不仅已进入了网络市场,更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中国电信如能进一步分拆,并与这些企业组建股份公司,并寻求在主板或二板市场的上市,将对电信业单一的产权格局起到重要的改造作用。

  再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的企业,以及钢铁等行业中的大型物流公司等,均可与中国电信通过产权置换,寻求新的市场组合,并通过上市融资使其成为技术、资本、产业循环“三优”的具有竞争性的新型电信公司。对非国有企业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国内互联网企业在经历年内及明年上半段的优存劣汰后,其中的一批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公司均有能力选择适当的领域,与中国电信组建技术开发、服务运营、资本运作三位一体的股份公司。

  其四、中国公司与外国电信公司谁的步伐更快?

  从战略意义上讲,在市场进入上,中国非国有公司进入电信业的速度一定应快于外国电信公司。但在现实中,外国公司入驻的步伐可能会超过国内公司。

  我国电信业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近期虽然步伐在加速,但由于美国和欧盟已在早于我们之前完成了对电信业传统垄断模式的改造,因此,其市场渗透能力和法规运作技巧明显强于我国企业,国际电信业已经呈现寡头结盟垄断的局面。

  因此,尽管我们已在战略上明确了优先对国内公司开放的原则,但算一算对外开放的时间表,我们其实留给国内企业强身健体的时间已很少了。因此,从现在起,国家应制定专项政策,加快国内公司进入电信业的脚步,有关部委应组建专门小组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探讨中国电信进一步分拆的可能性。可以按开放层次进行分拆,通过分拆,给予相关产业集团和非国有企业参与重组的机会。第二,创业板块开盘后,能否由非国有公司、私企、非电信业中的高科技企业与分拆后的电信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多家新的上市企业。第三、在电信服务业进一步重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非国有公司、非电信类的产业集团,竞价出让部分股权。(中国经营报)

  (www.cctv.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