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有谱没谱 谁给“高烧”药价退烧
2000年8月18日 北京青年报   时间:2000年8月18日 浏览数: 打印

  一瓶眼药水:从6.6元卖到15.7元

  就在前两个月,新华社的一位记者眼睛得了轻微的结膜炎,到北京一家社区医院就诊。大夫给他开了一支眼药水,是江西萍乡制药厂生产的5毫升装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记者一划价,15.7元。记者随后来到与医院相距百米的一家购物中心,看到药品专柜上一模一样的滴眼液售价仅为6.6元,两个价格相差2.3倍。

  几天后,这位记者又来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想在这里得到一个放心的药价。几经打听,结果有些出人意料:病还是那个病,但这种滴眼液又生出一个新售价——每支12元。

  这位记者不甘心,又按照环丙沙星滴眼液中的使用说明书,把电话打到江西萍乡制药厂,得到的出厂价报价是:“一次进货一箱以上,每支价格3.8元。”而且经过讨价还价,价格还可以降到3.5元。

  一盒胸腺汰:由7.2元变成89元

  在成都,另一位《华西都市报》的记者更是目睹了一场药价直线蹿升的全过程,令他触目惊心。

  前几天,这位记者随一位重庆来的药品批发公司购销人员老李,在成都药品市场作了一次体验。在一家药品批发公司,老李要10件环丙沙星、5件胸腺汰,对方的报价分别是每盒2.4元和9元。久经沙场的老李要求让利打7折。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双方最终以8折成交。

  随后,老李来到一家小医院推销药品。看起来,双方已是常打交道的。但老李的报价还是让记者大吃一惊:环丙沙星每盒5元,胸腺汰每盒21元。讨价还价后,老李最终以给医院50%的高额暗扣而成功地攻下了“关”。老李说,虽然出了“血”,但扣除各种费用,他至少还有30%的赚头。而记者在该医院从病人的处方上看到,环丙沙星和胸腺汰这两种药分别卖到了每盒11元和89元。

  就这样,一盒环丙沙星就从最初的批发价每盒1.92元卖到了11元,而胸腺汰更是从7.2元被抬至89元的“天价”。

  一盒27.9元的药医院能赚21.1元

  没谱的药价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记者也招来了。7月里的一天,《焦点访谈》的记者自称感冒,在北京选了三家不同的医院,前往就诊。

  第一家医院是二级医院,这里的医生给记者看了下嗓子,听了下肺部,就诊断为咽炎和感冒,记者在这里共花了72.2元,其中中成药64.4元,西药开的是复方新诺明,3.8元。

  第二家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医生也看了下嗓子,听了下肺部,诊断是上呼吸道感染,记者共花了158.86元,其中中成药67.5元,西药开的是赛锋和康泰克药,共75.66元。

  第三家医院也是三级甲等医院,但知名度和规模都比第二家大,这里的医生只看了下嗓子,就开了处方,记者则花了191.3元,其中中成药93元,西药开的是3盒罗红霉素,93.3元。

  记者从医院用27.9元购得一盒广西桂林制药厂生产的罗红霉素,规格是150毫克、6片装的。然而,调查发现,一张桂林制药厂的销售发票上开出的罗红霉素每盒单价是4.7元,这盒罗红霉素以4.7元出厂,医药公司以6.8元批发给医院,医院以国家规定的零售价27.9元卖给患者,获利2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