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投资银行给香港股市设下陷阱
12月1日,20世纪最后一个月的首个交易日,香港恒生指数大涨400点。在业界眼中,这个狂升确实有点反常,因为美国那斯达克前一晚才刚跌了一百多点,而香港恒指的变动与美国股市变动一直息息相关。这次反常的变动使得关注香港股市的全球投资人感到极为困惑。但如果深究原因,就会发现这是由于中国移动股价当天上升7%所造成的。为什么中国移动在恒指中起了那么大的作用?事实上,该公司在今年10月份第二次发股时,其总流通股及总市值己占到恒指的1/5。
事实上,中国移动最近股价的变动极为“壮观”而且“心惊”。
莫名调低预估提前已有沽空
该公司第二次增发股完毕后,股价以小升收场,重新拾起投资人的信心。但当基金经理人及投资人雀跃不己之时,美国第一波士顿银行财务分析员却在今年11月8日突然改变该行过去对中国移动的股价估计,由今年10月份的每股价值76元的乐观估计一下调低至每股49元。然而当时市场上并没有任何负面消息出现。因此外界对于第一波士顿的做法深感不解。
但如果进一步探索隐藏于第一波士顿突然变脸的背后原因之时,却可发现在11月8日以前,期市己有着异乎寻常的沽空出现。在香港,只有机构投资人才可以沽空,因此很明显是机构投资人在11月8日以前已经有了一些内部消息,而一般投资人还无从得知该消息。
诱导散户抛售不利消息殿后
在第一次调低预估后,第一波士顿又在11月21日继续调低中国移动股价至39元一股。而在11月8日到11月21日间,市场没有继续发现大额沽空现象。很清楚的事实己摆在眼前,各机构投资人己在11月8日以前完成沽空行动而静候佳音。21日以后,惊慌的投资人开始抛售。由于受心理作用的影响,50元关口终于不保,中国移动股价在11月22日跌至两个月内的最低点:每股47.1元。
在11月21日起,香港股市己有谣传称中国信息产业部可能会实行手机单向收费政策。而在整个事件中真正对中国移动最大的打击则来自11月24日信息产业部某官员接受瑞士联合银行的电话会议采访。该官员证实了市场传言,即所谓中国信息产业部从明年元月份开始采取手机单向收费政策。在他讲此话的同时,中国移动股价已开始大幅滑跌至42.10元一股(7%的跌幅),一周内又跌至39.6元一股。与上月相比,其股价跌幅为20%,而市值损失了170亿美元。有意味的是,这个变动以及股价跌幅基本上与第一波士顿前两周的预估相吻合。
部长出面解惑单向收费暂缓
当所有幻想破灭之际,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到访香港,并参加由美林、高盛等公司举办的有50多家基金经理参加的电话会议采访。在会上,吴基传宣布手机单向收费政策不会在明年实行,最快也要到2002年。吴基传在会上并未提及某官员的先前讲话。不过吴指他本人的说法才代表信息产业部的意见。吴基传将自已比喻为一个厨房的厨师。他肯定会端出一些精致的好菜给客人享用,但客人要有耐心,不要跑到厨房里去东看西看。这番讲话疏散了众人疑虑。虽然纳斯达克股价仍在下跌,但中国移动股价最终在近期强烈反弹。
操纵
第一,恒指一直是香港市场最重要的指标,而恒指期货、期权亦是最活跃的衍生金融工具。虽然目前没办法证明有任何公司操纵恒指以图私利,但有心人可以很容易的操纵恒指。今年12月以前恒指33个公司中的汇丰银行占有最大的比重。但是汇丰银行是大众持股银行,许多小投资人持有很小的股份。并没有一个或数个大控股东。而其极大部分股份均为在外流通股份,而且市值极大。但中国移动却刚好相反。大部分股权仍在中国政府手上,而其余在外流通股亦大部分由机构投资人所控制。简而言之,要想透过操纵汇丰银行股票而影响恒指是非常困难的,但若操纵中国移动股票进而影响恒指则相对容易很多。而且市场规律也是如此。如果能够透过操纵中国移动股票而得利,则有心人必定会如此做。如果由一般人炒作恒指衍生金融工具肯定有赚有赔,所谓“消息灵通人士”则可透过事先的策划与操纵来图私利,进而损害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美誉。
误导
第二,很多投资人被错误的误导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政府是否应该实施手机单向收费的政策上。事实上根据分析员的意见,手机单向收费可以大幅增加使用量,足以弥补单向收费的损失。为什么不注意这一点呢?以美国蓝筹股公司财务总监为例,只要投资人觉得被误导,财务总监即可能下台。而像瑞士联合银行,却在伤口上继续洒盐,把这些讯息告诉自己的大客户而非一般投资大众,使一般投资大众遭到损失。当然投资大众仍可用高价继续买入,但这更增加了大众投资人的不满。
可笑
第三,香港舆论批评中国政府处理不当则更是可笑的错误。中国政府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是急切想满足投资人愿望并抚平其不满情绪,却沦于经验不足及手段太直接。但是,中国政府的诚意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一切都是所谓信誉卓著的投资银行所操纵的结果。谁先沽空中国移动股票?谁又事后调低中国移动估值?谁又举行电话会议?这一切的事实难道不能证明谁能从中渔翁得利吗?当然不会是中国信息产业部,也不是中国移动,更不是中国政府! (郎咸平、潘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