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冬季取暖问题 北京自然博物馆可能闭馆
北京晨报
晨报讯(记者崔红)这两天,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首脑”们直犯愁——博物馆冬季供暖出了问题,弄不好还可能会闭馆。
一直靠燃煤取暖的自然博物馆要在今年冬季改为电力取暖,由于1270万元的改造费刚刚批下来,政府采购、设备招标、工程招标,再加上施工,等中央空调安好了,也要到今年底明年初了。“我们工作人员能等得起,那些价值连城的标本可是受不了呀!”艾初春副馆长忧心忡忡。
自然博物馆现有20万号标本,绝大部分都是珍品。标本对气温非常敏感,温度过高,皮毛缝制的标本就会遭虫蛀,甚至霉变;温度过低,六七千瓶浸泡动物和人体器官的福尔马林液会发白、甚至上冻,严重的话还会撑爆玻璃瓶、损伤标本。另外,新出土的恐龙、猛犸象等古生物化石所带的水分尚未蒸发掉,低温下,水分结冰,化石就会冻裂,连城之宝,恐将毁于一旦。博物馆里还有不少珍稀热带鱼,包括有“活化石”之称的肺鱼、史氏鲟。水温低于16摄氏度,它们很难成活。
艾馆长介绍,国际上珍藏有标本的博物馆都是恒温恒湿。但是,北京的博物馆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北京的温差能有50摄氏度,所有陈列和馆藏的标本都会受到温差的侵袭和损害,每年自然博物馆要对30至40件虫蛀、破损、开裂的标本进行修复。鲸鱼、虎皮、黑猩猩标本身上的裂纹、虫蛀的痕迹连参观的孩子们都看得出来。
以往,自然博物馆10月底就开始供暖了,今年供暖却要等到12月底。这两个月对自然博物馆是个很大的考验。艾馆长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有好心人能捐助或者出租一台燃油锅炉,利用原有的供热管网供热,“替补”这两个月的供暖。这次空调主机是政府采购,博物馆花上几百万买其他的供暖设备已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