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北京将有大变化。这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实实在在、即将发生在眼前的事实。
轨道交通四通八达
日前,来自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轨道交通企业和科研机构汇聚京城,参加2000国际轨道运输技术装备展览会。参展单位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北京市未来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北京市计划在十年内,完成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西直门至东直门城市铁路)、地铁五号线(宋家庄至太平庄)、地铁八通线(八王坟至通州轻轨);与此同时,地铁春颐支线(知春路至颐和园)、地铁望京支线(望京至首都机场)将开工建设。而贯穿西单南北线的地铁四号线、地铁九号线(西直门至北京西站至丰台)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将开始。市计委常务副主任郭浚清告诉记者,到2005年,本市将力争使地铁运营线路达到135公里,比现在增加85公里。
据了解,本市从90年代末开始筹建的地铁5号线、城市铁路、八通线,与已有的环线地铁及一号线,初步勾画出21世纪本市轨道交通的形态,即一个大十字加两个环结构。大十字指的是东西方向的地铁一号线与南北方向的地铁5号线。两个环是指环线地铁和正在建设的城市铁路。而即将开工的八通线、春颐支线、望京支线以及尚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地铁4号线、地铁9号线、太平庄至十三陵轻轨铁,构成了本市轨道交通的现代网。到2008年前后,这些线路将初具规模,有效地改变本市的出行概念。
城市快速道路体系建设将完成四环路、公路一环,建设公路二环,形成城市环路体系。完成八达岭高速公路三期和京开高速公路北京段,建设101国道京密高速公路,形成首都高速公路网络,提高对外交通运行能力。
基础建设上新高
未来十年内,与京城百姓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什么样?这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据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基本构架起现代化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和谐结合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格局,形成由中心市区——绿化隔离带——边缘集团——卫星城——中心城镇组成的比较完善的城市空间布局体系,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形成以高等级道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立体化、网络化的城市交通体系,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现代化能源供应体系,以及完善的城市给排水系统。
“十五”规划期间,北京市加快陕北天然气进京市内扩建工程,地下储气库及输气管线建设,开工建设并完成第二条陕京长输管线,到2005年天然气供应量达到40万立方米/年。另外,“九五”期间还将完成高碑店热电厂供热管网工程,建设第十水厂,扩建田村山水厂,完成西南郊调蓄水厂,新增市区自来水供应能力65万立方米/日。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今后,北京修桥架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将不再只靠政府投资,凡是具备条件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私有、国内还是国外企业,均可投资北京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为鼓励投资,北京还建立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对投资北京基础设施的国内外投资者给予适当回报(但不是固定回报),同时推出针对基础设施项目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长期以来,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以及价格水平偏低,许多基础设施项目主要靠政府投资建设,国内外投资者难以进入北京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投资建设与经营,使北京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在未来5年,北京要完成城市快速道路体系、地铁网络、陕北天然气进京、高碑店热电厂供热管网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市政府特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政策。
政府建立补偿基金,对中标价格与政府定价之间的差额进行补偿。政府将考虑终端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确定产品(服务)价格,当确定的价格低于中标价格时,政府就价差给予投资企业补偿,原则上不短于三年;给予投资企业一定数量、一定期限的开发用地,平衡建设资本或成本预算;给予投资企业在其建设经营的项目中一定期限内的广告等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并鼓励投资企业在所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开发旅游、娱乐等文化体育产业;政府协助投资企业申请国外政府及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并支持投资企业资本证券化的运作;对于投资规模很大并在短期内难以收回资金的项目,政府可投入一定数量股本金,参与企业投资与经营;政府为投资者协调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外部相关公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