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状元到金融巨蛀 大义父亲深夜举报巨贪儿
2001年12月29日    时间:2001年12月29日 浏览数: 打印

  本报昨日在头版报道了年仅28岁的建行潼关支行开发区分理处原主任兰荣,贪污储户上千万元巨款一审被判死刑的消息后,人们想知道的是,这个曾因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揽储状元”的青年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又是怎样暴露出罪行的。

  大义父亲深夜举报巨贪儿

  2000年12月2日晚,寒风凛冽,潼关县城异常冷清。县公安局门前,“有事找民警”的灯箱在黑夜里显得格外醒目。晚10时许,灯下走来一位男子,他时而疾步向前,时而止步来回走动。犹犹豫豫中,这位男子敲开了公安局大门。

  公安局值班民警接待了来人,原来是报案的,举报内容着实让民警吃惊不小。这位男子是潼关县人民银行纪检组长兰某,报称在建设银行工作的儿子兰荣有重大经济问题,并将一个大信封交给民警,是一堆存单和存折。闻讯赶来的公安局长查看了存单、存折后,认为这是一起职务犯罪,应属检察机关立案。

  潼关县检察院检察长焦小潼得知情况后,迅速召集反贪局人员部署调查。恰在此时,潼关县建行紧急报案,开发区分理处主任兰荣携款潜逃。检察院立即成立了以焦小潼为组长,副检察长周加强为副组长、张建平等12名干警组成的“12·2”专案组。

  经过12小时的紧张工作,次日中午,兰荣偷支储户存款210万元的犯罪事实已经查实。经检察长批准,兰荣涉嫌挪用公款一案迅速立案。建行开发区分理处向所有储户发出通知,凡与该分理处有业务往来的客户速到银行登记核对。不到一天时间,专案组查得兰荣涉嫌挪用的公款数目已达1000余万元。 

  专案组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开始了紧张的追逃工作。

  千里追逃蛀虫甘肃落法网

  功夫不负有心人,兰荣的社会关系很快被专案组掌握,王某、李某与兰荣关系密切,还有兰在外包养的女人。

  12月5日,干警传讯了王某,王某说对兰荣的事一无所知。但说自己12月3日早上接过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这个女人叫“王小雪”,是兰荣包养的女人,但已回湖北老家。12月7日,干警又传讯了李某,他交待曾陪兰荣出逃,藏匿在渭南某宾馆。并说兰荣同“王小雪”多次通话。当问及兰荣现在的情况时,李某却一脸茫然。

  专案组分析认为,“王小雪”有充分的时间和兰接触,找到“王小雪”成了能否成功抓捕兰荣的关键。专案组做出决定,由周加强、张建平、侯刚桥等6名干警赴湖北寻找“王小雪”。在湖北警方的配合下,办案人员很快便找到了“王小雪”,对其家庭及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对兰荣可能藏匿的宾馆进行了突击检查,查出兰荣去年6月曾在某宾馆与王同居,事实进一步证明两人关系不一般,兰荣在逃跑中极有可能与王联系。

  专案组突审“王小雪”,王痛哭流涕着交待,12月3日,兰荣和一穿黑皮衣的人领她到过十堰市,第二天一早起又回到西安,三人分手。兰荣现在的去向她不知道。专案组为掌握兰荣的行踪,决定将“王小雪”带回陕西。

  回陕西的路上,办案人对“王小雪”的关心照顾感动了她,她表示会协助抓捕兰荣。12月15日上午10时许,专案组在河南邓州修车时,“王小雪”的手机突然响起。办案人员授意“王小雪”接电话。“王小雪”接起电话,果然是兰荣打来的,王根据安排对兰说:“家里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我不愿意,我已在十堰市准备外出打工。”兰说:“你想不想来我这儿?”王问:“你在哪儿?”兰说:“在宝鸡。”王问:“咋联系?”兰说:“到宝鸡后,你打电话联系。”

  办案人员将情况报告专案组领导后,迅速向宝鸡进发。次日凌晨,他们与提前赶到的焦小潼检察长汇合,立即研究抓捕兰荣的方案。12月16日上午10时,专案组让“王小雪”在宝鸡长途汽车站门口给兰荣打电话,兰在电话里反复追问有无人跟踪,确认万无一失后,兰告诉“王小雪”说自己并未在宝鸡,而在甘肃武威,叮嘱“王小雪”乘中午1时20分的西安至库尔勒的火车,在武威南站下车。

  专案组决定,由渭南市检察院侦二处处长阎国武带队先行一步,周加强带队同“王小雪”乘1067次列车一同走。

  12月17日上午8时10分,周加强等到达武威南站,在阎处长的安排下,两路办案人员迅速进入各自位置设网捕猎。20分钟过去了,候车室的人快走完了,等候接站的“王小雪”还未见到兰荣。这时,一个女人走过来,张开手中一块纸片问:“你是×××吗?”“王小雪”说是,来人说:“跟我走!”这时“王小雪”背后不远处一男子紧跟过来。三人从候车室出来向车站广场外的一辆出租车走去,当他们快要上车时,隐藏在广场四周的干警猛扑过来将男子按倒。但这名男子不是兰荣,而是陪兰荣一起潜逃的杨庆立。经审讯,杨庆立供出了兰荣的住处,阎国武、周加强带领办案人员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直扑10公里外的武威市和平镇兰荣租住的民房处。刚刚起床的兰荣被干警生擒。

  违规揽储巨款投入无底洞

  今年28岁的兰荣系潼关县太要镇太峪口村人,1993年从银行学校毕业,1994年即被建设银行潼关县支行聘为代办员。兰荣表面上热情、直爽,很受邻居和同事喜欢。因为兰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有开拓精神,先后在建行系统信用卡部、会计部和开发区分理处,任记账员、出纳员、复核员等职务。这期间,为了完成揽储任务,兰荣到处游说,和他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的亲戚、朋友、熟人及较多储户纷纷将自己的钱存到兰荣所在的银行。兰荣也因此被评为建行系统揽储状元,并代表建行出席过省金融系统表彰会。

  1997年元月,兰荣被建行潼关支行任命为潼关县开发区分理处主任。上任伊始,他工作更加努力勤奋,为保住分理处的揽储成绩,兰荣想尽办法,对储户的要求有求必应。有几位储户前些年在基金会投资入股,到最后连本金的70%都兑不出来,他们求兰荣帮助兑出钱来,兰荣竟私自动用银行公款假称为这些储户全额兑现,而那些一时无法兑现的基金会股金却全砸在他的手里。兰荣为别人的基金贴现,为别人付债,为别人要劳务、要运费等期间共挪用公款38万元。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储户和熟人向兰荣提出贷款,兰荣为和这些储户搞好关系,竟违反银行的规定,将银行公款269万元贷出,却无任何贷款合同及账务记载;为讨好储户,他买了近50部式样新潮的手机“奖励”储户,一般储户只收少量的钱,一些存钱大户或关系好的则分文不取,仅此一项银行就损失了13万余元。

  兰荣为揽储费尽心思,无原则地迁就储户的无理要求。从表面看,他工作成绩的确骄人,但代价异常沉重。经他口头约定贷出去的钱无法收回,替别人贴现、还债等等的损失无法弥补。他艰难地维持着“强人”的虚弱外表。

  潼关前些年因开金矿而暴富的人不在少数,兰荣穿梭在这些人中间做着自己的发财梦。一天,他和好友李某闲聊时,李某说自己给潼关县西峪一金矿老板运矿石,可该老板因资金紧张,一直没钱付给运费。李某又说,该金矿品位不错,但老板已无资金再投入,矿山处于停滞状态。李某看兰荣对金矿很感兴趣,遂试探着说:“我看不如咱们把矿接过来,也就是一百多万,只要挖出矿石,几个月就能收回投资。”兰荣思考良久,认为要想发财就要敢于冒险,就同意将金矿接过来。兰荣答应李某,钱由他想办法。

  此后时间不长,一储户通过兰荣存入五年期国库券存款41万元,兰荣将已不再使用的国库券收款凭证用了一张,41万元公款就这样落入他的手中。没过多久,兰荣便用同样的办法筹集到资金100多万元,这些钱全被他投进了金矿。这之后,李某又向兰荣推荐其他金矿,兰荣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与国有大矿老总搞好关系,兰荣不惜重金多次同大矿老总到西安潇洒、挥霍。他为了管理金矿方便先后购买过4部汽车,但原先企望值极高的两处矿井一时难见回报。放弃吧,两个井已投入数百万元,这些损失可怎么办?继续干吧,还得再投入。就是这两个金矿将兰荣拖入了不能自拔的泥潭,直到事发出走前,兰荣总共为这两个矿投入了625万余元。

  可金矿的教训并未使兰荣在犯罪的道路上悬崖勒马,钱迷心窍的他又投资30万元在潼关嵩岔峪坑口开金矿。这期间,他听说河北秦皇岛某自治县金矿品位高,又亲自去考察,并投入32万余元继续圆自己的发财梦。

  在兰荣当主任的近4年中,他采取直接从银行账面偷支储户存单、私开“双整”存单和国库券收款凭证、转卖国库券收款凭证等收入不入账手段,共贪污挪用银行公款1154.46万余元。侵吞的这些钱,他除了用于开矿、私自贷给别人外,还私自送人、借人、贿赂他人及个人用于买房、买汽车、炒股、买保险等。

  因兰荣私自贷给他人公款都是口头约定而没有合同,故给办案人员追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主办检察官史策和张小康经过半年的努力,但截至记者采访时,检察官只能追回损失150余万元。

  欺骗储户马脚将露慌逃匿

  兰荣贪污挪用巨额公款几乎都是采用直接偷支储户存款和给储户开“假存单”、“假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法,他曾为自己的“聪明”自鸣得意。到了2000年,大量被他挪用的存款陆续到期,不断有储户来取款。兰荣很清楚,这些钱只有自己还,可他哪有钱给储户?怎么办?他竟又想起自己手里的空白存单及没交回去的国库券收款凭证,连蒙带骗,以高息存款相利诱,骗得这些取款的人继续将款存在他这里。

  有段时间里,部分储户对兰的情况似乎有所察觉,他们向他索要存折,在单位等他,在家里堵他,在路上截他。兰回到家时,在县人行工作的父亲又追着问他,妻子也担心地问他,此时的兰荣四面楚歌,见人就想躲。一天,他到渭南去散心,在歌厅遇到了“王小雪”,两人相谈投机,难舍难分,兰遂在潼关县租房与王同居。

  2000年9月,县建行对下属分支机构例行检查,发现兰荣4月份领出的一本24份存单未交回。而这本未入分理处账的存款单早已被兰私开了出去,兰“急中生智”,以手工填的存单不规范、要换成机制存单为由欺骗储户,将存单收回。但收回的存单都已填写过,交上去的话,罪行即会暴露,他遂将存单上填写过的地方全部烧掉,只剩下号码依稀可见,他以这些只有号码的残单交了差。过了这一关,兰荣惊魂未定,又想起没有进账的另外私开的50份存单,他清楚这件事迟早会被上级发现,遂又以同样的借口从储户手里骗回存单。

  那些上交存款单的储户,时间长了还不见兰荣把机制存单交给他们,起了疑心的储户就紧追着要存单。

  2000年10月后,兰荣陷入更大的困境,口头贷出去的259万元一分要不回来;投入金矿的600多万没有回报,想将金矿卖掉又找不到买主;储户追着要存单。最要命的是单位对其所作所为似乎已有所察觉。面对这些,兰荣想以死来逃避法律惩处。

  2000年11月29日,兰荣到了渭南,他给装修好的连一天也没住过的新房添置了9000余元的家具、电视等,做好在新房中结束自己生命的准备。这异常的举动被朋友发现了,他们劝兰荣不如一走了之,朋友的建议又燃起了兰荣对生命的眷恋之情,有个叫杨庆立的人表示愿陪兰出走。12月2日,兰荣在西安火车站将从储户手中收回的另外几十份存单和材料托朋友捎给父亲。这才有了兰父手持证据,深夜赴公安局检举儿子的义举,也进而揭开了兰荣这一年轻巨贪的堕落轨迹。本报记者周秦通讯员陆剑

  编后从一个众口乐道的“揽储状元”到令人唾弃的金融巨蛀,兰荣人生轨迹转折的幅度之大令人深思。他的堕落和他对自己的放纵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审视他堕落的历程,我们不禁要问,兰荣在不到4年时间给国家造成如此大的损失,难道非要等到他的老父亲去揭发举报才能晓之于世吗?兰荣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屡屡得逞,难道不能说明对这一权力的监控制约机制显得无力吗?看来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对预防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