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安徽省三位律师就开发专利事务所的审批问题,上书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直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机构脱钩改制工作中的弊端,并一纸诉状将该局告上法庭。
在给总理的信中,余成俊、奚华保、童建安三位律师写道,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的意见》文件下发后,全国中介行业脱钩改制,余成俊从安徽省专利事务所辞去公职,和奚华保、童
建安发起成立合肥华信专利事务所。三人多次打电话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处,询问何时开发审批专利事务所,但得到的答复是“目前改制期间,暂停审批,何时审批,不能明确。”2001年11月27日,三人去信,要求开放审批专利事务所,并同时向安徽省专利管理局递交了申请成立专利事务所的全套材料。直至现在,国家产权局的答复仍是不开放审批专利事务所。
三位律师认为,律师、专利代理人都属个人独立执业。本省现有律师4000多人,律师事务所400多家,行业竞争激烈。由于安徽属欠发达省份,其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23位,其中原安徽省专利事务所年代理量约为400件,其他各市事务所年代理量都有100多件,人均年创收约5万元。总体分析,专利代理行业的整体收入情况比律师行业要好。国务院的文件下发后,司法部出台了详细改制意见,其精神是先破后立,打乱重组。一个国办律师事务所可能分成两三个所。但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的改制意见,要求在原专利事务所的基础上,整体转制,不准分立成几个专利事务所。三位律师直陈弊端,认为“知识产权局的改制政策和法律之间存在矛盾,束缚了专利人的手脚,阻挠改制工作顺利进行,损害了申请人的利益,是典型的官僚主义意见”。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接到朱总理批示的文件后,对此事也极为重视,因为这也是该局成立以来首次成为行政诉讼案的被告。
三位律师在诉状中称,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专利代理行业的脱钩改制工作应于去年6月30日结束。国家知识产权局应根据专利代理条例规定,开放审批专利事务所,但由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不开放审批权限,导致专利事务所无法成立,造成三人无法开展专利代理业务。国家知识产权局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于不顾,“这一行政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属行政违法,和当前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要求不相符。”
昨天记者获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记者 戴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