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打击“黑哨”,靠行规?靠法律?
2002年1月9日    时间:2002年1月9日 浏览数: 打印

  阎世铎:足协已有突破性进展 必要时会司法介入

  6日上午7点,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节目播出了一期特别节目,题为“为了足球,为了公正”。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在《时空连线》节目完成对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的采访后,他对中国足协惩治腐败更有了信心。

  评说链接:

  中国青年报:司法介入“黑哨事件”,何为“必要”

  让我们不解的是,中国足协眼下行使的到底是行业协会的职能,还是检察机关的权力?如果裁判如阎“掌门”所言,只是犯错误的话,依“家法”内部处理便足矣。遗憾的是,这些裁判犯的可不是吃吃喝喝、洗洗桑拿这样的错误,而是收取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贿赂。不要说拒不交待,即便是投案自首,也不可能说了就了。

  北京晚报:黑哨事件暴露十大问题

  据一位俱乐部的总经理在中央电视台讲,通常一场比赛要给裁判送6万元的现金,而且,还不走账。这不能不让我们发问:最后,这大量的“亏损”该这样反映到账面上?可见,在一些企业里,财务管理的黑洞是多么的巨大。我们的审计部门怎么不查查他们?这是在足球圈,其他圈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北京青年报:依法打击“黑哨”的政治意义

  依法清除足球腐败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一个走向法治的社会,就是要破除一切法制“特区”。只要出现了违法行为,无论牵扯到什么领域、什么人,都必须依法追究,这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足球不是特区,足球腐败当然要绳之以法。这个问题如果能依法解决,必将成为中国当代司法实践中的标志性事件。

  法制日报:足坛不需要“山杠爷”

  “黑”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某些举足轻重的人物老想用“行规”来解决问题,或嘴上说得多,却没有多少实实在在的行动。他们虽然不敢明确说不欢迎“司法介入”,但打心底对“司法介入”抱有戒心。我们不否定行规的作用,但从这些年来“黑哨”越来越猖獗,各种矛盾终于浮出水面等现实来看,迷信自己的“家法”、行规,是养痈为患的重要原因。

  法制日报:足坛"打假",你尽了自己的本分吗?

  与足球界非常相似的还有当前的司法领域。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律师,乃至社会公众,都众口一词痛斥司法腐败。无可讳言,当前司法领域里的腐败问题的确相当严重,然而,作为司法活动参与者的当事人和律师,亦当扪心自问:自己在抑制司法腐败的过程当中扮演了何种角色。